首页>
根据【关键词:妇女报刊】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报刊《女子世界》中女性体育研究
-
作者:
周婷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子世界》
辛亥革命时期
妇女报刊
女性体育
-
描述: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1898年中国第一份由女子主办、面向女性的报纸《女学报》诞生,预示着新兴的女性知识分子群体的觉醒。随着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势力的发展,女子教育的兴起,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妇女报刊发展的第一次高潮。革命派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宣传民主革命学说,创办了《女报·女学报》、《女子世界》、《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神州女报》、《女报》、《留日女学生杂志》等等。此时期创办的妇女报刊,既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又对近代中国民
-
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研究(1898—1949)
-
作者:
李谢莉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民族解放
中国近现代
妇女报刊
-
描述:
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述,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了女性史和社会史研究的新视角,把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活动与女性觉醒以及民族解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察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对妇女报刊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绪论 对本文研究对象“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做出了界定,并概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以及该题目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1898—1919年是我国妇女报刊的兴起阶段。1898年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在
-
晚清女报与女性创作研究
-
作者:
牛牧原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女性创作
妇女报刊
-
描述:
晚清之际,女性的办报活动逐步出现高潮。以妇女报刊为平台,一大批女性精英开始走出家庭和地域的限制,以群体面貌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报刊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改变了女性作品的发表方式,亦促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现代知识女性群体在公共空间的集体亮相,推进了女性创作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在晚清的特殊语境下,女性的文学与思想也呈现出新旧交杂、依违于两者之间的复杂特质。本文以1898-1911年间的妇女报刊为研究对象,在掌握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报刊史、文学史、妇女史研究,分析妇女报刊与女性创作结合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探讨晚
-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延安1939-1941)期刊研究
-
作者:
井春野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陕甘宁边区
妇女报刊
-
描述: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艰苦卓越的全民族解放战争,其中,广大中国妇女的参与不可或缺,她们在文化宣传、救济教育、医疗救护等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通过参与抗战救亡,中国女性真正走出家庭,参与社会事业,通过寻求全民族解放来实现个人解放,这个伟大的变革与党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其中,在抗战期间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发展的进步妇女报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妇女》(延安)期刊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妇女》(延安)期刊是由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延安“中国妇女社”编辑出版的
-
中国近代妇女报刊与妇女解放思想
-
作者:
尹深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妇女杂志》
《女学报》
妇女解放思想
《女子世界》
妇女报刊
-
描述:
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份妇女报刊在上海创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报刊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以及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是近代中国妇女报刊诞生的时代大背景。同时,在华传教士和维新人士对妇女解放思想的阐述为妇女报刊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诸多因素推动下,逐渐觉醒的中国知识女性开始参与报刊活动,表达投身救国的愿望和解放自身的声音,立志向男性话语中心靠近。妇女报刊是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喉舌,中国的妇女报刊自诞生起,就与妇女解放思想和妇女运动的发展分不开。本文试图从戊戌、辛亥和五四三个时期来探讨中国近代妇
-
清末民初女性西游与文学
-
作者:
刘峰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镜像
留学
欧美
妇女报刊
女性
-
描述:
中国历史上的“清末民初”是一段较为敏感和复杂的时期,女性西游是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系列历史事件之一。在这个现实进程中,女性的文学创作是一个文本事件,也可以说是一种话语建构的过程。在几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两百多位女性先后负笈欧美,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在域外留有文学作品。在她们走向世界的活动中,必然会借助于西方的“他者”形象完成自我构建,并结合自身的生存体验,进一步发现“自我”,确定“自我”。出国行为就个体而言是一种人生选择,而当个体汇聚为群体时,研究一类人的生命轨迹和心路历程,则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学术视野,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