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艰难的言说
作者: 徐雁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体   生命意识   母性   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  
描述: 现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呈现出以非理性的生命意识为底色的文化特质。这是女性文化相对于人类总体文化最富有建设性的独特之处,也是女性文化的核心。 在社会历史题材中,女性创作既表现出对宏大主题的天然继承,又体现出由特殊的性别身份所造成的有意味的疏离。其中,对于生命的书写最为别具一格。这不仅体现在感知和表述外部世界的手法上,更体现在主题选取和价值判断中。这种对生命的关注,触发了女作家对人性异化的多角度揭示。但无论现代或当代的女作家,对自由选择,即主流话语中克服异化的主要途径,都表示出程度不
凌叔华小说创作论
作者: 姜子华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闺秀   散文化小说   双重叙事   女权主义  
描述: 凌叔华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她在温和的女权主义思想的指引之下,选取自己所熟悉的妇女儿童题材进行个性化创作。她客观地揭示了五四新旧交替时期一部分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并确立了别具一格的女性
女权主义视角看美国黑人身份:评托尼·莫里森的新作《乐园》
作者: 赵晓玲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乐园》   身份   女权主义   美国黑人  
描述: 《乐园》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新力作,该小说的出版标志着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方面的又一里程碑。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一方面刻划了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不懈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韩两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以张爱玲与崔贞熙的小说为例
作者: 金帛信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崔贞熙   张爱玲   女权主义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描述: 本论文比较研究了张爱玲和崔贞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期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张爱玲和崔贞熙进行文学创作的二十世纪初期,起源于西方的女性解放运动思想进入中国和韩国。这一时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新女性们,在西方文化和女性解放运动思潮的影响下,逐渐开始了意识层面的自觉。中韩两国的社会背景和作家自身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作品具有许多共通点。两位作家的相似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历,同样作为女性作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丰富的感情相似却又不尽相同地展现了女性问题。作家的经历对其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本论文讨论了作家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
女性编剧视角下女性形象研究:以六六电视剧为例
作者: 张红革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编剧   女权主义   六六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描述: 本文以六六编剧的电视剧为例,来具体分析女性编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与传统的男权社会中男性叙述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不同,试图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女性自我意识的存在,消除女性作为依附于男性的“第二性”的传统观念。本文结合以往的关于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运用传播学、符号学和心理分析学等学科思想,从叙述者性别意识、叙述的女性形象和塑造的女性形象的传播效果三个方面来论述本文,首先是叙述者的性别意识,通过男性和女性叙述者叙述视角的不同来分析叙述主体对话语权的把控,不同的性别意识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不同,女性形象也由传统的“失
被欣赏还是被损毁的女性?——法国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究
作者: 袁雪宜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歧视   旧男权模式   法国广告   女权主义   女性  
描述: 众所周知,法国是很尊重女性的国度。但是,法国广告中女性裸体形象随处可见,对此,法国女性持两种不同的态度:不以为意或者反抗。大多数法国女性都没注意到且很难辨认出广告中存在的性别歧视,是因为人们在意识中混淆了艺术中的女性美和商业广告中的女性美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在艺术作品中,女性裸体是展示美的一种方式而受到欣赏,但对于商业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女性裸体,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评价?这值得深思。 在本研究中,首先,我们罗列出法国广告中包含女性歧视的各种现象,发现法国女性对广告中这些性别歧视现象持两种不同态度。然后,我们通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研究
作者: 向盼盼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性政治》   女权主义   性别诗学   米利特  
描述: 风起云涌,如黑人民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反越战运动等,这些运动为随后发展起来的女权主义运动提供了有效的参照和呼应。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激进女性主义运动在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迅速发展
女权主义视角解读凯特·格雷维尔的小说《利莲的故事》
作者: 朱乐琴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父权   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女权主义   家庭暴力  
描述: 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性别文化,以其强大的反叛意识及颠覆来消解几千年人类关于两性文化、两性秩序的思维定势。本文试图运用当代女权主义理论,对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凯特·格雷维尔的《利莲的故事》进行女权主义
试论女权主义哲学在西方电影中的表现——以《钢琴课》、《法国中尉的女人》等为例
作者: 于辉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主体   自我意识   女权主义   客体  
描述: 女权主义哲学提倡唤醒女性意识,旨在追求女性在社会中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在西方电影中,一些电影工作者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在作品中,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本论文以《法国中尉的女人》和《钢琴课》两部
花开,在不同的世界:西方文学中的贞德形象研究
作者: 王丽莉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贞德形象   贞德   女权主义   女性地位  
描述: 法兰西民族巾帼英雄贞德的事迹和传说,一直是欧洲众多文学艺术家兴趣的焦点和表现的对象,在文学与艺术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西方文学和艺术史上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贞德的形象。贞德故事经历了史传记载、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多种途径,作品颇丰。这些作品不仅显示了文学艺术独特的魅力,而且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意识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材料。 在莎士比亚、席勒、阿·法朗士、马克·吐温和萧伯纳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作家的创作中,贞德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倾向与美学意蕴。贞德最初
< 1 2 3 ... 6 7 8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