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572 条
-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老舍笔下的女性语言特色
-
作者:
韩杨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特色
配合原则
老舍
礼貌原则
女性
-
描述:
创作的生活素材。中西文化的共同影响使老舍成为一个传统与现代思想兼而有之的作家。其女性观便为典型例证。 本文旨在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老舍笔下的八位代表性女性之言语及体态语进行分析,透视女性
-
情感误区: 女性婚恋中的困惑与抗争
-
作者:
张国平
来源:
杭州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情感
误区
婚恋
女性
-
描述:
该文试图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四类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根据其在婚恋中表现出来的可以分为物质型、变异型、情感型和软弱型,而其核心则是女性的命运、女性的解放.张爱玲以其深刻的女性意识,自觉地偏离了现代女性
-
悲剧时代,悲惨人生:论《八月之光》中女性人物的悲剧
-
作者:
高雅丽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种族主义
悲剧
清教主义
女性
-
描述:
《八月之光》被许多评论家称作最有影响力的佳作。这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命运都很悲惨。比如:乔安娜终身未婚;莉娜被爱人抛弃;米莉被自己的亲身父亲逼上绝路;牧师的妻子无法承受来自丈夫的压抑而选择了自杀。这些女性
-
俞正燮考据学研究:以女性人物为中心的考察
-
作者:
孙建美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俞正燮
《癸巳类稿》
《癸巳存稿》
考据学
女性
-
描述:
的成就突出。在对女性人物考据的视角下,俞正燮的妇女思想独树一帜,他不仅以非凡勇气和魄力,积极提倡男女平等,切实维护妇女权益,如他提出反对缠足、室女守志、逼女殉节、一夫多妻以及妒为女人恶德等,而且极力表彰
-
铁凝小说中女性人物生存景况的多维度探微
-
作者:
曹静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系
时空
年龄
共相
女性
-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铁凝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她从事文学创作长达三十年,对女性世界的描述在她的文学生命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并取得极大成就。她试图采用“第三性”视角,通过关注日常生活,发掘人性的闪光点
-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
作者:
曾尚慧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版
自傳
文學社會學
女性
傳記
-
描述: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提要傳記的出版活絡於解嚴後,其數量變化及內容形式多有可探討之空間。本文將材料界定為台灣當代出版的女性傳記,架構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女性傳記的出版現象,二是女性
-
第四代“文革”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梁晓丹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
第四代导演
主体位置
“文革”故事
女性
-
描述:
第四代发轫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从1979年开始独立拍片,它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导演群落,主要包括丁荫楠、吴贻弓、谢飞、吴天明、黄健中、张暖忻、黄蜀芹、郑洞天、杨延晋、滕文骥、颜学恕等导演艺术家,代际的追认与命名令他们以整体的方式停留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与此同时,第四代群体中个人的“电影作者”身份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舆论的回应和认可。由发轫、全盛至80年代中后期的解体,第四代电影的主题涵盖了控诉“文革”至“文化反思”,赞扬人性至“文明与愚昧”“精神与物质”“爱情与理想”的论争,展现出巨大的“社会容量”。第四代的
-
论铁凝小说的寓言性
-
作者:
周飞燕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寓言性
人性
铁凝小说
意象
女性
-
描述: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在对铁凝小说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铁凝小说寓言性的主要表现形态,即女性人生的书写与纷繁的
-
女性,消费,困境—西奥多·德莱赛《欲望三部曲》中的女性之殇
-
作者:
唐红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欲望三部曲》
困境
悲剧
消费
女性
-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逐渐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消费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炫耀性消费成为社会时尚。人们购买商品时不仅注重其使用价值、满足于其使用功能,更是把商品当作显示其身份地位的符号
-
乌托邦、历史与女性的多重变奏:格非江南三部曲研究
-
作者:
崔华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南三部曲
历史
乌托邦
花家舍
女性
-
描述:
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组成的“江南三部曲”,是格非在十年沉潜后,发表的回归文坛之作。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这也是一次由先锋写作向传统写作的回归。在故事背景上,三部曲分别选择了辛亥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这三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跨越了百年的风云变幻。然而格非的目的不在于展现一段社会变迁史,而是将笔触深入精神层面,探讨在这剧烈的社会动荡中,人们精神上所遭遇的困惑、苦难与超越。三部曲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关于乌托邦的幻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桃花源的想象,在近现代的一次次社会与思想转型期
<
1
2
3
...
42
43
44
...
56
57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