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美女性电影的比较研究——以2013-2015年中美票房收入前25中的女性电影为例
作者: 武瑶瑶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文化   叙事  
描述: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造出了“活动电影机”,自此,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在人类生活中正式诞生。作为一种视听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电影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更是一种思考载体,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生活,表达着时代的价值观,其对女性意识的建构及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更是引发着大众关于女性及社会性别等议题的各种思考。 本文以2013-2015年中美电影产业票房收入排名前25中的女性电影为研究对象。从生产(传播者)- 内容(传播内容)- 接收(受众)三个层面,结合文化研究、符号学和叙事学领域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
新时期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程征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新时期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随着妇女解放运动和现代女权运动的兴起,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化形态成为与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形态相抗争的一极,影视传播成为女性意识传达和凸显的手段,女性形象与影视传播也逐渐得到艺术学界与传播学界的共同关注。本文试图综合运用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就新时期女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变化进行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试图从历史上把握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变化以及原因,考察这种差异的现实根源,并试图从电影中来探讨女性在新时期社会的生存情况以及发展方向。第一章对女性电影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它是指女性执导,以
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审美解读
作者: 李红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美学基础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媒介,依托画面、声音来展示生活,塑造人物形象,它承载了许多的社会责任。自电影诞生以来,就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影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就说过:“电影是女性的艺术。”作为重要女性艺术的电影,应该吸取后现代文化的养分,颠覆传统男性电影中女性的空洞形象,确立女性艺术的新地位。本文将女性主义电影放在美学的范畴内进行分析,分析女性主义电影的美学基础,探讨女性电影的美学特征。同时从分析女性意识入手,对女性电影的内容与
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中女性拯救形象的研究
作者: 张阳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拯救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朗索瓦·特吕弗曾说过:“电影是女性的艺术。”纵观国内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皆以不同的姿态呈现在大银幕上,她们对电影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有所变动,社会格局也随之变迁,这对中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不同于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旧思想,一大批优秀的女性形象映入观众的眼帘。她们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逐渐摆脱父权制度下的妻母形象,在女性意识的觉醒中下开启新的模式,更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对陷入困境中的男性进行救赎,或是通过争夺女性话语权,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华语女性电影的文化内涵
作者: 周轩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文化内涵   女性主义  
描述: 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最早出现在华语影坛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华语女性电影的艺术风格日益成熟,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瞩目。电影作为融合了众多艺术形式的综合性现代艺术必然承载了诸多文化内涵,华语女性电影亦然也是如此,一方面它深受华夏文明悠远历史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受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潮流的冲击,大胆的表达女性的欲望并努力探索女性生存的崭新道路。在女性电影焕发出别样的风采的同时,可以看到,它的魅力是由丰富的文化土壤而勃发出的生命力,因而对于女性电影文化内涵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
女性意识的镜像表达:女性电影视阈下的李玉电影研究
作者: 汪洪梅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李玉   镜像表达  
描述: 本文以李玉的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电影的理论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试图提炼出李玉在女性电影的创作方面具备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在此有限的探索和尝试上,希冀能为中国女性电影的发展带来裨益。女性电影的发展为中国电影市场增添了一种崭新的话语,也为商业味渐浓的电影创作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在激流涌进的电影创作大潮中,李玉在坚守艺术标竿的方向标上逐渐开辟出一条坎坷与星光并存的女性电影之路。她以女性独到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捕捉女性的冷暖人生,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另类关注形成了李玉故事片创作上鲜明的艺术气质。李
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探索
作者: 杨士霞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审美特征   女性意识  
描述: 本论文以新时期(1979年至今)的中国女性电影为研究对象,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以电影文本为案例,以东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美学理论为基础,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意识的嬗变和女性话语表达进行探究,指出中国女性电影所存在的局限,女性电影在中国如果想真正的得到超越必须建构女性自身的话语权,不是像激进美学一样一味的对男性反抗和对立,也不是对男性的妥协和共融,而是穿越了两者,力图实现女性生命本体的自我超越和真正的自我救赎。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女性电影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对于女性电影、女性意识的界定以及对
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建构研究
作者: 周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建构   张艾嘉   艺术表达  
描述: 两性和谐是大部分女权主义者的终极目标。在艺术领域,女性电影自然成为宣扬女性意识、倡导两性平等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华语电影圈里,张艾嘉是少数几位真正将女性意识贯彻始终的导演。多变的女性表达与灵活的市场运作使其电影文本无论是在商业还是艺术上都获得了成功。本文将从女性意识建构的角度对张艾嘉的电影进行系统研究,前言部分结合社会以及家庭背景对张艾嘉的从艺经历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一章对女性意识与女性电影的概念予以界定,并从时间向度上对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将从爱情、婚姻、性三方面分析其影片女性意识
《20,30,40》和《女人四十》涉及的中泰女性家庭角色对比
作者: 郭秀莲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家庭角色   社会角色  
描述: 本文通过对《女人四十》和《20,30,40》涉及的中泰两国女性家庭角色对比,研究了中泰两国女性各种角色的特点。论文选择中国电影导演许鞍华的电影和泰国电影导演Yok boolapa的影片进行比较。中国女导演许鞍华的女性电影以女性命运为描写对象,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到了九十年代,许鞍华的爱情观出发,而是将女性在家庭、事业、爱情等多重角色,更立体,更全面地呈现出来.许鞍华的女性电影的特点是描述女性生活面对双重打击时的处境。本文对比了中泰两个国家的两部电影,主要将讨论的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在社会
李少红与关锦鹏女性电影的比较研究
作者: 赵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李少红   关锦鹏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电影在西方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与女权运动紧密相联,它非常强调女性的独立性。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闭关自守的格局被打破,西方女性电影及其理论,开始为国人所借鉴和参照。于是,中国电影不再只是以往的通过女性形象反映女性在婚姻、恋爱、家庭以及社会价值体现方面的变迁,而是着意从女性意识入手,思考女性的独立自主、自我意识、性别差异、主体性意识等等问题,这无疑使中国的女性电影开拓了表现空间。因而,我们也应多角度地透析和理解现阶段的中国女性电影,多层面地解读和评价现阶段的女性电影。本文首先对女性电影在内地与香港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