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电影】搜索到相关结果 34 条
-
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审美特征
-
作者:
潘娣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审美特征
女性意识
-
描述:
纵观中国电影史,一代又一代女性导演创作的女性电影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由于创作者的性别身份,以及近年来受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给电影创作带来不同以往的新视角、新题材和新手法,使得女性电影创作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更加异彩纷呈。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基点,综合运用社会学、精神分析学以及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解析近年来女性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表达及文本中的性别叙事,探讨女性如何构建一种尊重女性意志、符合女性自我并有助于两性平等和谐对话的电影语言,从而消
-
女性表达的坚持者——张艾嘉电影创作分析
-
作者:
朱静雅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电影创作
张艾嘉
-
描述:
张艾嘉从来都不是以电影导演的单纯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面前的。这位有着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称号的演员,有着几张白金唱片的歌手,一位曾经的单身母亲,从出道至今,受到的关注无数。几十年的艺海生涯使她经历了台湾,香港电影中的“大时代”。然而她自己的导演创作却并未归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很少有人对于她的电影创作进行总结。 但是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张艾嘉却始终坚持了独立的风格,她选择自己偏好的题材,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关注港台两地各色女性,创作出了一批经典的荧幕女性形象。她的敬业与努力赢得了海内外电影界的赞扬与肯定。
-
李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邓延庆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李玉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影作为一种用形象打动心灵的艺术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①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形式的局面和市场氛围的多样化,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百花齐放”的文化格局为中国电影市场营造了更广大的平台,这使得“女性”这个命题在电影的多元化背景下饱受关注,更使得越来越多的影片将目光转移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上,以特色各异的艺术方式去演绎和展现她们感情故事的酸甜苦辣。而李玉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却又独具个性的女性导演,她的电影体现着独特的女性意识。从2001年到2012年,李玉拍摄了《今年夏天》、《红颜》、《苹果》、《观音山
-
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女性电影对照研究
-
作者:
常瀚文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性别议题
对照研究
-
描述:
本文以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女性电影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相同议题的女性电影进行对照研究,试图从性别视角切入,对同类电影中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逻辑、主题类型、文化诉求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解读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两岸女性电影呈现的不同特点。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本文突破点,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文中涉及的女性电影的概念做出明确界定。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社会文化语境的角度,梳理了两岸女性主义发展轨迹和两岸女性电影历史递变,将两岸女性文学领域
-
关锦鹏女性电影研究
-
作者:
宋婷婷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电影叙事
关锦鹏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关锦鹏电影作品的细读,解读女性电影的发展过程和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女性电影的价值和意义。关锦鹏的女性电影不仅在叙事上侧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而且充分利用电影视听语言特点,在剪辑、叙事、声音等艺术表现形式上突出对女性角色的表达,形成独树一帜的关氏女性电影风格。关锦鹏的女性电影作品,深入挖掘女性的内心情感历程,能够从社会、家庭、情感等多个方面观照女性生活的状况,从心理层面进行解剖,寻求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对话语境。在关锦鹏女性电影分析过程中,对国内女性电影的发展起到启示的作用,表现出其现实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郑磊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本论文中,“女性电影”指的是由女性导演执导的以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或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为题材的具有一定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女性导演创作的电影文本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她们采取的独特的性别视角,赋予了镜头下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丰富的内涵,她们虽未标榜为女性“立言”,却处处表现出摆脱传统父权制话语的束缚、建构女性独立意识的欲望。正因为此,本论文选取20世纪90年代至今近二十年间的女性电影文本,力图从多个层面对其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话语进行解读。论文“绪论”部分,主要界定研究的对象,介绍
-
近十年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意识研究 (2004-2014)
-
作者:
邓珊珊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男性导演
女性意识
商业化
-
描述:
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是近十年电影创作者们比较偏爱的电影题材。女性电影发展至2004年以后,“女性电影”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新时期(1979年以后)初期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不管是女性创作者也好,或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均是去“性别化”“政治化”倾向明显的,但是关于“女性”的电影文本发展至2004年以后,已经有了成熟的叙事模式和常用的镜头化语言。在这时期,男性创作者或是女性创作者对于“女性意识”都有了不同的表达。男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逃脱不了被观看的位置,是男性视角下的“情色奇观”。虽然男性导演有意的
-
论中国女性电影的创作模式
-
作者:
薛丽娟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创作模式
审美
主题
叙事
-
描述: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深受人们的喜欢,女性是电影中不可少的元素。中国电影一直以来都很赞扬女性的传统美德,电影中最具光彩和魅力的也是那些有独特命运的女性形象,她们光鲜亮丽的容貌、温柔婉约的性格以及与生俱来的母性光辉,这些都让人们为之动容。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关于“女性”的话题在电影界越来越热烈,很多电影开始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演绎她们情感故事的酸甜苦辣,这些电影被称为女性电影。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女性电影的发展状况和创作特点,本文在电影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电影银幕上所塑造的独特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
-
女性电影的主体性研究
-
作者:
古霄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观影快感
电影叙事
女性受众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伴随着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而发生,吸收了符号学、意识形态和精神分析等当时重要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化理论,开辟了电影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即关于凝视的性别政治理论。当时影响最大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英国学者劳拉·穆尔维,明确指出隐藏在电影中的性别压迫机制,并认为女性要在电影中获得主体性,必需拒绝叙事电影中性别意识形态的压迫,拒绝接受叙事电影产生的快感。然而这种拒绝并没有直面电影,而是对叙事电影的一种逃避。女性的主体性如何在电影中体现和建构成为电影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
-
1980年以来中国女性电影解读
-
作者:
朱德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市场价值
女性意识
女性角色
-
描述:
中国电影历经百年,在几代导演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中国电影辉煌的成就。其中,由女性导演拍摄的多部经典影片更是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在这些影片中,女导演不仅塑造了多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女性形象,而且展现了在时代演进中中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蜕变。这些带有明显性别符号特征的女性角色既是时代的缩影,又表征和见证了中国电影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和进程。她们自身明确的性别符号给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题材、新的视角和新的创作理念。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中国女性电影理论,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