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纪伯伦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张琬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拉伯女性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女性意识  
描述: 阿拉伯女性的权利和地位问题在当今民主化浪潮下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总的说来,涉及阿拉伯女性问题的论文数量颇丰,但是,就纪伯伦文学创作中的阿拉伯女性意识问题进行探讨的论文尚未见到。纪伯伦的文学创作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受旅美经历的影响,纪伯伦一直试图摆脱传统阿拉伯世界中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意识的羁绊,他在阿拉伯男权文化背景中突破了狭隘的男权传统和男性性别文化的主体局限,打破了两性性别二元对立的思维格局,颠覆了阿拉伯传统文化对女性特征的弱势表述,塑造出了具有独立自省意识的,充满强烈象征意义的女性形象
中朝古代叙事文学中的“女扮男装”母题比较研究
作者: 朴英花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扮男装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女权  
描述: 中朝两国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都有过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制度,广大女性长期以来饱受男权社会的歧视,一辈子都禁锢在家庭的狭小空间。然而,这些社会上性别歧视和压迫未能泯灭广大妇女心中要求解放、自由以及男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梦想,而这种强烈的梦想被升华为文学,并在许多叙事文学中有着大量的反应。在这类反映女性生活或塑造女性形象的中朝古代叙事文学中司空见惯的是所谓“女扮男装”母题,源远流长,而且数量相当可观。在这些中朝两国的同类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女扮男装后,进入由男性主宰的社会,充分显示她们的聪明才智,甚至奔赴
云南女性文学视野中的景宜作品研究
作者: 李松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景宜作品   民族精神   女性意识   云南女性文学  
描述: 随着“五四”时期一声春雷的响彻山河,女性意识由此而觉醒。对于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的女性群体而言,由被压制到被言说,这种地位的微变并没能满足时代精神流变下的新思想萌动,一种前卫而激进的性别认知在传统的禁锢中破土而出,亟待彰显。事实上,女性一旦拥有了话语权,可以进入到用文字书写内心诉求这一领域之时,她们对主题的选择往往不是宏大的事件,而是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关注和审视。于是,女性文学应运而生。着眼于对女性生存境遇的自我表达,女性文学终于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被塑造和被言说的地位,体现了一种在文化和心灵上的自觉审美意识。在
论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
作者: 王平   来源: 三峡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国家意识   女性意识   昭君形象   昭君文化  
描述: 王昭君作为历史上著名女性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史、野史、诗词、变文、戏曲、民间传说、小说、影视等等,两千年来,对她的演绎不绝如缕。然而,纵观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昭君形象,古今发生了显著变化。本论文将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文本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二十世纪昭君形象的主要类型,揭示昭君古今形象新变的原因和意义。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简要梳理历史上的王昭君与二十世纪以前文学中的昭君形象。分别从史书和文学作品两大角度进行概括,史书中的昭君形象略显单一,文学作品中的昭君形象丰富多彩
女性生存的心史灵谱:论新时期女性家族史小说
作者: 王杰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家族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女性生存  
描述: 本文以新时期女性家族史小说为研究对象,旨在对这一小说作出总体把握和具体分析,对其生成与构成、特征与表现、意义与局限及启示等加以阐释。女性家族史小说,是新时期女性文学和家族叙事中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主要是以女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女性叙述视角讲述一个家族以血缘为纽带的几代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本文认为,女性家族史小说是一部母系家族史、女性生命史与心灵史,也是一部性别视域下的独特的社会史、文化史与精神史。这一小说的女性创作主体表现出独有的性别经验、细腻情怀、灵动思想,这一小说的文本特征则突出地表现为女性生存的
田村俊子的女性意识:以《女声》和《木乃伊的口红》为中心
作者: 丁雨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村俊子   女性意识   女声   木乃伊的口红  
描述: 19世纪末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到了20世纪初期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影响。很多日本女作家渐渐有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好作品层出不穷。1903年,田村俊子凭借《露分衣》初登日本文坛,大正时
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探索
作者: 杨士霞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审美特征   女性意识  
描述: 本论文以新时期(1979年至今)的中国女性电影为研究对象,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以电影文本为案例,以东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美学理论为基础,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意识的嬗变和女性话语表达进行探究,指出中国女性电影所存在的局限,女性电影在中国如果想真正的得到超越必须建构女性自身的话语权,不是像激进美学一样一味的对男性反抗和对立,也不是对男性的妥协和共融,而是穿越了两者,力图实现女性生命本体的自我超越和真正的自我救赎。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女性电影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对于女性电影、女性意识的界定以及对
《玲珑》杂志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周景芝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妆饰   《玲珑》   娱乐   女性意识  
描述: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这一繁华的都市里,有一本影响颇大的妇女生活类画报-----《玲珑图画妇女杂志》,《玲珑图画妇女杂志》是由林泽苍主办的、由以盈利为目的的三和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珍袖版本读物。1931-1937年在上海广泛发行。在1936年第221期其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简称《玲珑》。《玲珑》如其名,小家碧玉,长仅13厘米。杂志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每页中的正面是有指导启迪意义的文章,而反面则是一些八卦小故事。作者都是一些正在就读或者刚毕业于女子学校的普通女学生,习文上喜欢走轻松活泼路线。作为一
李碧华改编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变化
作者: 黄意沙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改编电影   李碧华  
描述: 李碧华是香港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擅长写情,并在她的作品中融入了哲学的、社会的、美学的、历史的等不同的意蕴,塑造的人物形象别具一格,故事内容别出心裁。本文主要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分析李碧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被不同风格的导演改编后女性意识的变化和原因。
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中的美国新女性群像分析
作者: 陈旭芬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女性意识   文化融合   女性群像  
描述: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的小说家、文体家和文艺评论家,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一位女士的画像》、《黛西·米勒》、《华盛顿广场》、《德莫福夫人》、《四次会见》、《国际风波》是他的早期的六部作品,它们中的女性形象非常鲜明,充分地体现出亨利·詹姆斯的女性意识。本论文就以这六部早期作品为文本基础,对詹姆斯早期小说中的美国女性群像进行女性人物分析,来展示出詹姆斯笔下的美国女性这个特殊的群体独特的美国文化内涵,进而揭示詹姆斯提倡的欧美文化融合观念。论文第一章根据女性意识的定义,确定亨利·詹姆斯早期
< 1 2 3 ... 11 12 13 ... 55 56 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