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 】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1 条
《达洛卫夫人》中的女性平等意识
作者:
梁丽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英国文学
小说艺术
女性形象
女性平等意识
《达洛卫夫人》
女性主义
描述:
弗杰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女作家之一。她既是意识流的代表人物,又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她在探索和实践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同时,不忘关注女性的精神世界。她曾在许多文章中呼吁女性意识的觉醒。她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在小说中也有充分体现。塑造女性形象是她小说中的重点,《达洛卫夫人》是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由于受到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和男权意识的压迫,在社会政治、经济、家庭婚姻等各方面都处于依赖、被动地位。但与此同时,妇女争取政治权利的运动
无处不在又无法存在:论拉什迪作品中的“女性权力者”
作者:
阚牧野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什迪作品
宗教文学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后殖民文化
描述:
英籍印度裔小说家萨尔曼·拉什迪,是最近十年国际文坛上最为耀眼的作家之一。限于意识形态原因,大陆对他的介绍可谓寥寥无几。在拉什迪的笔下,存在着一系列姿态奇异的女性形象:她们大多掌控权力,性格暴烈,深深纠缠于印度次大陆的动荡历史和宗教现实之中——这在伊斯兰文学中是极为罕见的。 本文拟从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女性观入手,通过对拉什迪的创作历程和创作意识的分析,以拉什迪的长篇小说《羞耻》和《摩尔人的最后叹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阐释拉什迪笔下的多种女性形象的象征性,进而全面论述本文主题:女性权力者形象是如何诞
性别·影像·社会修辞-性别视角下“十七年”反特片与新世纪谍战片研究
作者:
周玉媛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特片
谍战片
叙事特征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影视文本
描述:
性别·影像·社会修辞-性别视角下“十七年”反特片与新世纪谍战片研究
决裂与突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戏剧艺术初探
作者:
李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主义
戏剧艺术
德语文学
戏剧创作
颠覆意识
女性形象
耶利内克
描述: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 i ede Jel i nek 1946- )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当代德语文学界最具有争议的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剧本具有强烈颠覆意识。她将戏剧创作的原点以寄生物的方式根植于男性经典文本中,重写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重塑女性形象,通过情色与暴力的描写表现男权中心主义文化下女性的极度压抑与扭曲,颠覆父权价值体系中的审美观念与价值判断,表达女性群体的声音。同时,耶利内克以反传统的颠覆意识对传统的戏剧样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形成了耶利内克式的戏剧语境,使她的剧本“从
用故事和倩影赢得掌声--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研究
作者:
贾小利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叙事
艺术风格
托纳托雷
意大利导演
女性形象
天堂电影院
描述:
用故事和倩影赢得掌声--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研究
绝望主妇第一季两性权力与地位斗争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作者:
彭宏安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绝望主妇
话语权力
地位斗争
女性形象
功能语言学
描述:
绝望主妇第一季两性权力与地位斗争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纯洁与堕落
作者:
何兴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喜剧
王尔德
堕落
冲突
女性形象
纯洁
描述:
作为19 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奥斯卡·王尔德在文学史上占有无可非议的重要一席。他的作品涵盖众多文学体裁,包括诗歌,童话,小说,戏剧。如今他的戏剧作品仍然广受传阅,关于他作品的研究文章及
异性的想像
作者:
钱丽娟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辛格
男性想像
马拉默德
贝娄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纵观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犹太小说史,其中女性意识由弱而强,由次而主。这种变化为本文关于犹太小说的性别研究提供了依据与意义。本文以辛格、马拉默德和贝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犹太作家为例,结合他们文本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以阐明他们在注重刻画男性形象的同时也善于塑造女性角色,并力图对这些作品蕴涵的“男性的想像”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客观的评论。同时,结合文本,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评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地位经历了这么一个历程,即由传统社会的牺牲者到理想生活的追求者再到女性主义的实践者。通过展示小说中男女两
三面夏娃
作者:
林存秀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刘向
再表现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列女传》
阴阳观念
描述:
由于女性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一直处于被“再表现”的位置,被主观地塑造和赋予价值。男性作品来规范解释女性的行为举止,往往以男性为中心,把女性纳入“内”的规则模式,典范作品是表达妇女全身心投入到“内”的义务上。社会性别观点强调文化在人的主体身份塑造中的作用,语言文字符号中隐含着权力的运作。这种“再表现”中的女性形象,实质是一个矛盾价值的复合体,这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悲剧性格。
本文对《列女传》的研究,就在文化的视角下,对于文本的“再表现”进行破译,并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还原。由于刘向写作的
《都柏林人》中的女性
作者:
田莹莹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尔兰女性
小说创作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都柏林人》
性别角色
描述:
《都柏林人》中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