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萨拉:未发出女性声音的女性人物
作者: 张英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萨拉   阿尼玛   《法国中尉的女人》   女性声音   女性形象  
描述: 约翰.福尔斯(1926–2005)被认为是英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福尔斯的作品中,《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其最受欢迎的小说。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以其后现代性的独特结构,存在主义的主题,尤其是对谜一般的女主人公萨拉的形象塑造等受到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评论家们已从多种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研究蕴含在这部小说中的丰富含义,写出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专著和文章。评论家们普遍认为萨拉是追求自由的新女性的典型代表。本文拟再次分析萨拉的女性形象,认为萨拉在小说中并未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不能称为是一个新女性;虽
The female images in Possession
作者: 段美玲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占有》   父权社会   自我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A.S.拜厄特(1936—)是当今英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小说《占有》一经出版,就立刻被评论界一致公认为是拜厄特最为成功的作品,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评价。在此作品中拜厄特通过塑造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占有》及拜厄特的写作做了女性主义解读,揭示父权制下女性真实的生活处境和生活经历以及拜厄特在创作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和女权思想。 本文共三章。第一章介绍作家、作品、文献综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重点分析了《占有》
毕飞宇小说女性悲剧命运论
作者: 丁欣荣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悲剧命运论   小说创作   社会文化   女性形象   毕飞宇小说  
描述: 毕飞宇是1990年代以来非常重要的青年作家,他创作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而且逐渐走向深刻、浑厚的艺术境界。他以切身体验为基础,剖露现代人生存的挣扎,隐秘的心态。同时,他更加注意体察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向纵深处挖掘女性的生存困境。毕飞宇近年来推出的几部小说,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热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塑造的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他深入洞察女性心理,注重挖掘女性命运,细腻地表现人生常态,被称为“女人文学”。 玉米、三丫、小金宝等几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身上所表现的遭遇与命运不仅仅代表女性,更真切反映着当代人
1990年代以来台湾女性电影导演影像创作研究
作者: 刘晓娟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叙事主题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台湾电影  
描述: 台湾女性电影导演在电影工业中扮演着十分独特的角色。她们的影像创作虽然力量有限,但由于其不同于男性导演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经验,使得她们的影像作品往往带有别样的视角和表达方式。特别是自1990年代以来,台湾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女性导演,开始进入真正的女性影像创作阶段。 本文将1990年代以来台湾主要有代表性的女性导演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她们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年龄层次、有着各异的创作风格,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创作中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女性议题,以女性为主角,以丰富多样的主题来表现女性的生命体验和
论王海鸰婚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构建
作者: 周扬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令鸟   王海   构建   女性形象   婚恋系列小说  
描述: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鸰把婚姻家庭作为她反映现实社会的主要题材。她的婚恋系列小说为我们构建出围城里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以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为依据,选取王海鸰婚恋系列小说中的主要代表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从作品文本角度出发,着重从女性群像特点、女性爱情婚姻图景、女性生存抗争等三大方面,对作者代表作中所构建出来的独特女性世界面貌分别进行论述。在王海鸰的婚恋系列作品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女性特有的美、痴、善等诸多共性,也呈现出不同类型化特点的女性群
王全安导演艺术研究
作者: 牛柯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全安   影像风格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导演手法  
描述: 王全安作为中国电影“第六代”中的一员,以拍摄独立电影而闻名于世。通观他的一系列作品,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条带有他个人印记的创作路线。他从开始的凌厉绚烂的影像风格,通过不断的总结思考,最终形成他现在沉着内敛,成熟稳重的作品风格。另外,在他的影片中,对于女性的关注与思考也始终是他所坚持的视角之所在,并逐步形成为他的电影标签之一。他始终处在一种平等的视角去观察女性,思考女性,由此塑造出许多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来。他以自己的独到的理解诠释着生活的本真与丰富的内涵。从他影片在国内国外频频夺得大奖也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中国
《歧路灯》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孙迪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歧路灯   佚乐派形象   文化背景及创作意图   道学家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成书于十八世纪,因为他最初成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日益衰落的封建社会制度而创作的教子书,所以影响了这部书在后世的流传;直到80年代才开始被人所关注。尤其是在把它归为“教育小说”后意义更是重大,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论文。但是在人物形象研究的问题上还是有所欠缺,笔者试就围绕主人公成长道路而出现的人物进行分析:第一章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十八世纪的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整个朝代表面上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实际上统治阶级日益腐败,阶级矛盾不断的加深,封建制度日益衰败。在这种的情况下作者为了挽救封建
比较分析维米尔和维亚尔的绘画艺术
作者: 齐晔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式美   构图   色彩   审美情趣   女性形象  
描述: 对于不同时代的画家而言,他们有着许多的不同因素,比如绘画语言,内容构思等等……但是在这些形式表象的后面,画家们对于艺术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却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有的喜好和谐、恬静,有的喜好狂野、奔放。作为我们文中提到的两位画家维米尔和维亚尔,就是喜好前者的杰出代表。两个人分属于不同的画派,维米尔是十七世纪荷兰的风俗画画家;维亚尔则是十九世纪末出现的法国那比派大师。在画面的艺术语言上谈,维米尔是表现当时荷兰中产阶级人民的朴素的写实风格;而维亚尔是运用了一种更加主观的表现手法,画面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虽然他们
从“女”性到“两性同体”:论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女性观
作者: 张建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同体   女性观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没有个性的人》  
描述: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一种阅读思考的方式借助反讽理论和“两性同体”观念分析穆齐尔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四位主要女性形象,进而分析探讨穆齐尔的女性观。博娜黛婀和狄奥蒂玛是追求爱情的典型“女”性,作者肯定其追求但批判了她们的爱情观;克拉丽瑟是两性同体的“疯女人”,作者认同其清醒而疯狂的魔力,但否定其“两性同体”下暗含的两性不平等观念;乌尔里希与阿加特追求“另一种状态”的“兄妹恋”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另类探索,虽然这种追求以失败告终,但它却丰富了“两性同体”观念的内涵,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两性和谐
论多丽丝·莱辛作品对传统两性关系的解构和重建
作者: 周丹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文学创作   英国女作家   莱辛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活跃在20世纪文坛最重要的英国女作家之一,她经历独特,有着强烈的社会和文学使命感。她以多变的文学视角和丰富的创作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其作品几乎涉及二十世纪所有的重大问题和思想:种族主义、共产主义、女权主义、神秘主义、现代心理学等等,而其基本的主题是政治和妇女的命运,尤其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一直是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她的多部作品,如《青草在歌唱》、《金色笔记》、《暴力的孩子》、《十九号房》、《黑暗前的夏天》等,都对女性问题进行关注。然而,莱辛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女性问题,就像她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女权
< 1 2 3 ... 124 125 126 ... 151 152 1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