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 】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1 条
论《杜瓦特家族》与《杀夫》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薇如
来源:
淡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女性意识
杀夫
杜瓦特家族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父權制社會中,男性居於主導的地位,女性則附屬於男性,男性根據自我主觀的意見塑造女性的形象,而往往是帶有對女性的偏見與歧視。西班牙作家塞拉《杜瓦特家族》(La familia de Pascual Duarte)與臺灣女作家李昂的《殺夫》,兩部不同類型也不同寫作立場的小說,其中的女性形象卻同樣反映出父權對女性的剝消與壓迫。因此本文將運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嘗試去揭露兩部小說中的父權意識,從女性意識的角度去分析及解讀兩位作家筆下的女性,發掘她們在有意識或潛意識中被漠視或被扭曲的女性經驗。經由這樣的研究結果發
方方小说创作论
作者:
刘慧娥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情怀
方方
知识分子
悲剧意蕴
女性形象
描述:
方方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历程从1982年起步,迄今已三十余年。方方以她最熟悉的城市武汉作为作品主要场景,带着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情怀,始终关注着这座城市里普通人的苦难和悲剧命运。方方的小说创作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知识分子叙事、女性叙事和历史叙事。她深刻、细致地探掘了自民国时期、文革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近百年知识分子的精神苦旅和生命历程;揭示了当代女性窘迫缺憾的生存状态和隐秘幽深的精神世界;从平民视角和人性角度完成了对城市历史和个人历史的记忆重构。她的文学创作姿态稳健执着
哥特式晚期汉宁头饰研究
作者:
张莹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头饰
汉宁头饰
社会地位
哥特式晚期
女性形象
描述:
哥特式晚期女性头饰形制复杂多样,最引人注目的则是15世纪比较流行的汉宁头饰。“汉宁”是对这一时期独特高耸头饰所下的定义,尖塔型汉宁、心型汉宁、蝴蝶型汉宁是其中三种较为代表性的汉宁头饰。本文首先梳理了哥特式时期的头饰演变脉络,可知在14世纪末之前女性头饰的变化相对缓慢;15世纪女性头饰开始转向奢华;15世纪中期之后开始了疯狂的垂直向上生长。文章重点对15世纪中期之后盛行的三种汉宁头饰的形制、材料、构造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功能。汉宁头饰与女性自身形象的改善与社会地位的提升关系密切,女性通过佩戴汉宁
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以人物形象为例
作者:
田野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现实意义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女性主义
描述:
“文化昆仑”钱钟书在1947年发表的《围城》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佳作之一,被称为“新《儒林外史》”,推崇为“一部近代中国的经典之作”。书中以留学生方鸿渐归国途中和归国后的生活为主要线索,塑造出了20世纪前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土壤上生长出来的畸形男女知识分子群像。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序言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特性。”《围城》中将人物的生活环境设置在中西文化的交汇
论张爱玲小说女性人物生活中的西方因素
作者:
曹文凌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西方因素
精神生活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从教育背景、生活情趣到艺术品味都颇为西方化的作家。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明对她的影响深入骨髓,这种影响使得她的文学世界具有了一种独特的世界性和现代性。张爱玲笔下人物以女性为主,多数生活在现代大都市上海和香港。在那里,她们略感惶惑却也坦然无碍地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馈赠,享受着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种种便利。 张爱玲把大量的笔墨放在女性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西方物质元素上,不厌其烦地描述着她们的服饰打扮、饮食习惯乃至生活用品中的各种西方因素,因为正是这些西方物质元素肯定、确认了她们的现代都市女性身份
当代女性化妆品电视广告的解读
作者:
高青霞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化妆品电视广告
广告诉求
文化背景
符号化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开始愈发追求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这点在消费领域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已经不单是对其使用价值的消费,更多地是在消费商品所具有的附加价值,而这种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广告的宣传来产生的。广告在推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少学者关注于广告的发展,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女性化妆品电视广告的研究却很少,而该类广告却是所有产品广告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它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整个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在研
复苏的女性:论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写作
作者:
叶淑雯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三恋”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本论文对王安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三部作品——《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本文简称“三恋”,全文同)进行整体探讨,重点以“女性写作”为题,深入探讨王安忆在这三部小说所展现的女性意识,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所探讨的女性权利等问题。本文分别从三部作品中的不同年代所展示出不同的女性形象、人生态度、对社会的表现、言行态度等进行认真的比较,并且从中深入探讨王安忆独特的女性创作理念、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本文认为,王安忆在“三恋”中,创作理念独特,写作手法新颖,创作风格独树一帜,突破了她原有的创作模式,
王仁华工笔重彩人物画形象研究
作者:
朱丽娟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仁华
工笔重彩
人物画
女性形象
戏曲
描述:
王仁华1952年出生于徽派文化的中心城市合肥,从小就对绘画艺术充满了热情。她的艺术创作以女性形象为载体,以别具一格的图式来表现,立足于时代,面对生活,摄取传统精华,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绘画作品。本论文主要依据笔者采访王仁华时的交流内容,以及已有的文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尽量真实、准确、细致地分析了王仁华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形象。本文旨在通过客观的描述王仁华的绘画风格演变的过程,分析其作品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阐述她的艺术经历来了解她在艺术创作时的行为方式、情感、心理状
严歌苓女性题材小说论
作者:
王丽娟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母性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民间
描述:
严歌苓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笔耕不辍,三十年来创作了70多部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且呈现出演变的轨迹。作家出国前的作品以部队生活、知青故事为题材;留美初期的创作侧重于移民题材的书写,定居美国后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反思故国和自身的成长;旅居非洲后则转为纯粹的“中国书写”。作为移民作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女性体验是严歌苓小说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移民带来的文化身份的转变和自始至终对个体生命的诉求,使作家执着于对历史、人性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有着开阔的文化视野,又体现着远距离审视的冷静。严歌苓从自
志贺直哉文学に(?)ける女性像:『暗夜行路』を中心に
作者:
郑香花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化
志贺直哉
母爱
暗夜行路
女性形象
描述: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历史时期的作家,是日本文学流派之一的“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文章简洁明快,并经过反复推敲,被称为“没有多余话的文章”,不但影响了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很多作家,还被誉为“小说之神”。志贺直哉一生撰写了两百多部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短篇小说。但《暗夜行路》却是长达25年完成的作品。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作品从初期到后期的特征。因此要研究志贺直哉的作品,对他的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对《暗夜行路》这部作品的研究论著虽然数目众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