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1 条
-
孙惠芬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方法研究
-
作者:
彭伟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特点
语言风格
孙惠芬
女性形象
交叉地带
-
描述:
在新时期文坛上,孙惠芬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吸引了人们视线。她以一个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城市的人的眼光,揉和城市和农村相对立的价值标准,她留给历史的是一组丰满的女性形象。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孙惠芬选用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及选择,在交叉地带这样的典型背景下,通过乡村叙事及日常叙事的手法,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将这些女性带入我们的视界。而这,也必将在文坛带来惊喜和冲击。
-
戏剧《老妇还乡》中的“正义”、“罪恶”及女性形象
-
作者:
次晓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钱
《老妇还乡》
正义
女性形象
异化
-
描述:
瑞士著名德语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21-)的成名作《老妇还乡》(1956)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问题,短短一百页的三幕剧是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剧作之一,奠定了作者在当代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按照作家的意图,这部戏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与道德沦丧。那么在此主题的基础之上作品是否还有其他深意可以挖掘呢?本文旨在以分析戏剧的主题来揭示女主人公老妇在当时社会影响下性格被异化的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前面三个部分主要介绍作家迪伦马特的生平及其作品《老妇还乡》的写作背景与时代。第四部分介绍作品的
-
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琦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清代
审美效果
文言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清代文言小说的女性世界丰富多彩。其中女性形象大略可分为五大类:淑女类女性形象集中反映了女性在伦常日用的人品、不妒、持家等德行,作者从女性为从为卑的观念出发去衡量女性的人生价值,表现了对伦理传统的回归;在悍妇类女性形象上极力渲染了悍妻妒妇的种种罪状并加以声讨,反映了明清之际男女等级关系的渐变以及男性对失去权威的恐惧心理;才女类女性形象由传统才女的“文人化”向下层劳动妇女的“生活化”方向拓展,在男权社会中,这些女性并未摆脱男性附庸的地位。侠女类女性形象隐忍智慧,他们是黑暗社会现实的勇敢反抗者,作者由此达到劝善
-
女性解放的破产和对传统的回归:《白鹿原》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蕴分析
-
作者:
李法玲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女性解放
破产
女性形象
回归传统
-
描述:
1997年12月19日陈忠实的《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一时畅销不衰,评论界也众说纷纭。《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约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展现了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
-
《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马冲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成见
《齐鲁晚报》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传播学领域里,“性别与传媒”研究逐步发展壮大但仍无法形成强劲的学术风潮。一般来说,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出现的频率较多,并能更好地反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性别的“刻板成见”。本文最终证明了此假设为“真命题”,同时也归纳出《齐鲁晚报》到底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在文章最后分析了媒介中存在女性形象“扭曲化”的影响、成因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期望媒介能用女性主义
-
尘埃中开出的美丽花朵:从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看其女性叙事的嬗变
-
作者:
于巍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境遇
心路轨迹
女性叙事
严歌苓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是对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严歌苓的小说始终关注女性命运,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觉得女人比男人有写头,因为她们更无定数,更直觉,更性情化”。但是由于作家本人的特殊生活经历,她更倾心于在充满压力、缺乏安全感、反常而又戏剧化的生态环境中塑造女性形象,这使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和爱情的困境。严歌苓以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致,展示了女性面对各种困境时的梦想与选择、迷失与挣扎;同时也用其独有的洒脱和爽朗,表现女性的坚强和韧性,使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完成了对他人的悲悯与救赎,也实现了自我
-
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教学实践辨析与女性教育研究
-
作者:
史海南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学实践
中学语文
女性教育
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
描述:
笔者以一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位女教师的视角,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教学实践,探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女性及性别教育问题,阐释女性教育和性别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第一部分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选取刘兰芝、祥林嫂、水生嫂三位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及相关的教案来审...
-
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有色解读
-
作者:
李秀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爱情婚姻主题
女性形象
-
描述:
20世纪的美国黑人作家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黑人文学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掀起了以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为代表的第三次高潮。就小说创作而言,当代黑人女性作家与传统男性作家不同,她们不再停留在控诉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压迫,而是从独特的角度描写女性经验,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或者主要反映黑人妇女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 沃克和莫里森的作品都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手法对美国现代黑人女性的思想和生活的
-
梁晓声笔下女性形象扫描
-
作者:
蒋建强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无悔
物欲化
梁晓声
女性形象
困厄
-
描述:
梁晓声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曾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白桦林作证》、《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梁晓声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描述成一段青春悲壮史,为这场运动涂抹上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作品以阔大悲壮的美学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正是这一系列作品奠定了梁晓声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他也由此被视为当代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现实主义作家。九十年代以来,梁晓声的创作路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改他浪漫激情的笔调,以理性的思考,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番风景。特别是他九十
-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视女性形象
-
作者:
金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女性意识
霸权
女性形象
电视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图像转向”,视觉文化动摇了语言的霸权地位,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进入读图时代。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视觉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影像成为消费社会影响和主宰大众的主要手段,视觉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传媒也表现出视觉化的倾向,视觉化倾向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 电视的视觉性直观性决定了它是最为视觉化的媒体,收看电视是一种低参与行为,观看电视时读图的愉悦感使电视成为最有亲和力的媒体。在所有媒体中,电视能最有效地表现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电视产生了视觉霸权。电视霸权在影响大众和控制大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