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权主义视角下比较分析《人性的污秽》中女性人物
作者: 乌兰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的污秽》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1933—)获得了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几乎所有文学奖项。作为20世纪重要的作家,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论文和散文集等。2000年《人性的污秽》问世以来,罗斯在文坛的领军位置更加牢固。该小说主题覆盖范围广泛,其中包含了学术环境、种族问题、身份危机、政治正确性和女权主义等。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和分析三位女主人公,并找出导致她们共同命运的根源。小说的背景是1998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丑闻事件。也就是在这同一年男主人公科尔曼·西尔克的生活深入了一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品特三部戏剧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作者: 裴绍燕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哈罗德·品特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话语分析,呈现哈罗德·品特戏剧中女性人物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演变。在品特的戏剧中男性人物总是试图通过话语来支配女性人物以巩固她们在父权社会中的主宰地位,与此同时,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觉醒到最后的积极抵抗,女性人物利用话语作为武器来获得女性的独立和权利。然而品特又是是一位身处女权运动蓬勃发展时期的却带有父权思想的男性作家,这就导致了品特笔下女性人物的复杂性,使得他的女性人物同时具有消极积极两个方面的特性。本文选取了品特剧作《房间》、《归家》和《山地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为研究理论,
政治规约下的“日常生活”呈现:从女性人物角度解读“十七年”短篇小说
作者: 王晓庆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十七年”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日常生活”与个体人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自1980年代以来,有关它的文学叙事及相关文学研究方兴未艾。而在此前由于“日常生活”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拒斥,在“十七年”文学的叙述中处于离散的状态。短篇小说因其能够快捷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日常生活”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了呈现。文学文本“日常生活”的呈现都有女性人物参与其中,在“十七年”短篇小说中亦然。以“女性人物”观照“十七年”短篇小说可以发现,在时代政治的强大规约之下,不论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公共空间,还是个人的日常活动中,“日常生活”的表征趋向于“崇高”、“纯
《觉醒》中女性人物的分析
作者: 赵永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   匮乏与满足   女性人物  
描述: 凯特·肖邦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探讨爱情、婚姻、独立、自由等主题见长,并对女性生活状况给予一定的关注。凯特生活在一个废奴运动和女权运动兴起的时代。凯特对她的生活环境怀有强烈的兴趣并把她所观察到的事物表达成文字。凯特是真正重视女人的作家,她从来没有怀疑过女人坚强的能力。她的同情落在那些处于他或她的社会及生活状况中的个人身上。小说《觉醒》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它于1899年4月22日出版。这部小说因为道德问题受到全美国的普遍批评,而凯特·肖邦也被当地的一个艺术俱乐部解除了会员资格。批评家认为这部
评析舍伍德·安德森作品《小城畸人》中女性人物对主人公乔治·威拉德成长的影响
作者: 金兰春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乔治·威拉德   成长主题   影响   女性人物  
描述: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之一,其创作理念与方法对后来的作家,比如海明威以及福克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在三十年代,安德森的作品曾遭到非议与冷落,但是其新颖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人性关怀主题,仍然使其在当代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长篇小说《小城畸人》在1919年问世,标志着安德森在文学创作上的巅峰:“畸人”的构造表明了安德森此书的主题,描述了工业革命开始之际在美国一个偏僻的中西部小镇上,人们之间冷漠、疏离的病态关系。整部小说充斥着孤独与压抑的气氛,但是细读
论谢泼德戏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嬗变
作者: 孙宏宇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泼德   嬗变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萨姆·谢泼德的《牛仔嘴巴》、《被埋葬了的孩子》、《情痴》及《心灵的谎言》四部戏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嬗变过程。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性运动如火如荼进行时,谢泼德开始戏剧创作并将成长背景及个人经历的影响融入其创作,尤其是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及两性关系的探索中。由边缘角色到中心主角,由单一到饱满,由在父权社会下被动适应以求生存到主动追求独立人格、探索两性关系的新出路,这些女性人物既记录了谢泼德对女性以及两性关系越来越深刻完整的认识,也见证了他在女性创作上的日臻完善与成熟。谢泼德自始至终对女性
清代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研究
作者: 袁宙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年画   人物造型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对清代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女性人物图像在清代民间木版年画中大量出现,与清代各个历史分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地域影响而呈现不同的风格。清代民间木版年画的女性人物造型因创作发展需要,民间创作者在技术方法上不断多元融汇,兼容并包,打破传统固有模式的束缚,在保持自身民间艺术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吸收适合自身发展的外来技术与艺术特色,这对我们今天艺术创作者在对待自身母体文化上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劳伦斯主要作品中女性人物爱情观
作者: 刘晓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爱情观   劳伦斯   女性人物  
描述: 劳伦斯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机械文明异化的本质,揭示了在工业文明压抑下各种扭曲的人际关系,勾勒了他心目中和谐理想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两性关系。劳伦斯希望调整并建立崭新的两性关系,因为他相信建立单纯的,拥有自然和谐的性生活和灵肉统一的两性关系是拯救西方文明的唯一途径。这一深刻主题在他众多鲜明的小说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本文将以劳伦斯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分析劳伦斯四部主要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与观念,阐明劳
《红楼梦》与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之比较
作者: 曾婷婷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楼梦   日本文学   比较研究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选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红楼梦》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部分文学作品,比较曹雪芹和川端康成两位伟大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在各方面的异同。 文章在对文本进行系统细致地梳理的基础上,对表现于《红楼梦》和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在性格、气质、行事方式、情感表现、人物命运等方面的相似相合的情况加以揭示,并对其之所以如此的缘由做出尝试性的回答。主要涉及的方面有:数类单纯美好的妙龄女子、身份(或职业)特殊的年轻女子、介于尤物与荡妇之间的已婚女人,等等。意在更清晰地凸现两方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审美意义
金裕贞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周苹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家长制   社会批判   女性人物   殖民地经济  
描述: 本论文在前人历史主义研究的基础上,以金裕贞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作家人物创作的方法和意义。为克服前人研究中人物形象分析过于简单化、忽略作家社会批判意识的缺点,在分析过程中结合作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寻找决定作品人物特点的作家个人因素和社会原因,从而说明作品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表现殖民地经济贫困和封建精神压迫的现实主义特色,揭示隐藏在作品中的作家反殖民反封建的社会批判意识。同时从女性人物分析的角度批驳金裕贞文学缺乏现实批判意识的观点。在对金裕贞个人经历的研究中,重点分析了对作者影响最深的几位
< 1 2 3 4 5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