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基督教】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
作者:
卢军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
五四女性文学
-
描述:
该论文试图把"五四"女性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从"五四"女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入手,客观辩证地考察她们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努力寻觅探析基督教文化对她们的思想和创作的深刻影响;并从文学的视角研析《圣经》文本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具体影响,以期填补基督教?
-
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
-
作者:
王璐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
中世纪晚期
女性神秘主义
-
描述:
本文主要从宗教学的视角来把握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这一研究对象。首先,研究其产生的宗教和社会背景,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首先,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传统
-
远藤周作的文学与基督教
-
作者:
杜倩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
基督教
远藤周作
-
描述:
远藤周作是日本战后“第三新人”派的代表作家,同时是日本现代重要的基督教作家。远藤自幼接受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作为天主教徒,他感受到基督教一神论信仰与日本泛神论思想的矛盾,他以日本文化与西方基督教
-
农村公共生活的缺失与中老年妇女信教群体的兴起
-
作者:
龚蕾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生活
农村妇女
基督教
中老年信教群体
-
描述:
近二十年来,基督教在中国农村发展迅速,其中农村中老年妇女成为了农村教会的主要信教群体。这一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对信仰现状、原因的分析,从信教群体角度进行
-
论岛崎藤村《家》中的女性
-
作者:
彭璐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岛崎藤村
男女平等
基督教
男尊女卑
女性形象
-
描述:
日本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岛崎藤村在其代表作《家》中塑造了十几位女性人物。迄今为止,有关《家》中女性的研究主要以种、仓、雪、丰世为中心,认为 4者虽存在差异,但都是受封建家族制度束缚的悲哀女性。这一观点有待商榷。其次,相关研究认为其成因是受作者身边女性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分析欠全面。其实,《家》中女性除了上述几位人物之外,另有小俊、曾根、福、爱、小仙、阿春等人,她们的存在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家》中的女性分为4大类,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首先对其具体形象进行了研究。 第一类:种、仓 两者是明治时期旧家女主人的代表,
-
蒙福之女—从《受胎告知》看圣母绘画形像的演变
-
作者:
朱天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利亚
《受胎告知》
基督教
女性地位
天使
-
描述:
本文拟以《受胎告知》这一绘画主题为例,从基督教发展及传播的角度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发展对绘画的影响来对圣母的形象进行具体分析。从图像的角度,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这两个时期的天使指向马利亚的手势
-
早期拜占庭(4-6世纪初)紫衣女性地位评析
-
作者:
贾继玉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早期拜占庭
皇位继承
基督教
紫衣女性
加冕
-
描述:
早期拜占庭紫衣女性历史地位的凸显是多种因素的结合,罗马法中关于的继承的规定为紫衣女性参与皇位继承提供了法理依据,特殊的时代环境是其走上政治舞台的有利条件。早期拜占庭处于是古典时期向中世纪时期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这一转型期中,紫衣女性的执政也具有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早期拜占庭紫衣女性冲破了古典时期传统的女性形象,成为公众舞台上耀眼的明星,在政治、社会和宗教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后期的女性执政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先例。本文试图通过以下三部分的论述,力求对早期拜占庭紫衣女性的历史地位进行公正的评析:第一
-
典范与模仿:清末民初女传教士与本地女信徒的对比研究(1877-1922)
-
作者:
杨秀丽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传教士
妇女性别意识
基督教
圣经妇女
妇女性别空间
-
描述:
本文主要藉由传教士主流刊物《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中登载的女传教士传记,以及1877、1890、1907年三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纪录为主要材料,考察1877-1922年
-
《典范与模仿:清末民初女传教士与本地女信徒对比研究(1877-1922)》
-
作者:
杨秀丽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传教士
妇女性别意识
基督教
圣经妇女
妇女性别空间
-
描述:
本文主要藉由传教士主流刊物《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中登载的女传教士传记,以及1877、1890、1907年三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纪录为主要材料,考察1877-1922年
-
19C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的研究
-
作者:
王以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形象
符号冲突
中国形象
晚清
大众传播媒介
美国传教士
基督教
形象建构
-
描述:
自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裨治文来华起,美国传教士开始了在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传教活动。为了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一最高宗教目标,在传教过程中,部分美国传教士,如裨治文、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