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探究
作者: 吴艳玲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性恋   女性主义电影   女性主义   女性  
描述: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发生了一场具有时代意义的激进政治运动。作为这场运动的主导力量的新青年们,企图推翻他们的父辈悉心维护的价值观。女性主义以此为契机,以各种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电影作为一种隐喻的艺术作品,一直都受到各个流派的密切关注。从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当中就有了女性角色,女性也是电影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女性主义电影里的女性有着各种各样的姿态和角色设定,从妙龄的少女、新婚的妻子、哺乳的母亲到孱弱的老太太。正是因为电影里的这些女性角色,才丰富了电影叙事的完整性。本文将结合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电影来对
自我之镜: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被压抑的女性的研究
作者: 赵晋明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性恋   自我   田纳西·威廉斯   边缘  
描述: ·威廉斯的童年,他曾被自己的父亲嘲笑为南希小姐,在学校被同班同学孤立。在他成年后,他确认了他的性取向,同性恋者。在他创作期间,也一度沉迷于毒品和酒精中。他身处的家庭也与美国主流家庭截然不同。他的父母关系一直
酷儿理论视域下温特森论
作者: 陈姗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酷儿理论   同性恋   珍妮特·温特森   性别身份  
描述: 珍妮特·温特森是英国当代文坛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她的语言优美,写作手法不拘一格。她的小说多以表现同性爱恋为主题,字里行间体现出她对性的认识、对身份的追寻和对欲望的思考。其中,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给樱桃以性别》和《写在身体上》。本文通过对这三部小说的细读,结合温特森的生平及创作实践,运用酷儿理论的批评方法,对温特森的小说进行全新的解读。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温特森的生平、创作经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酷儿理论的方法论,包括其理论渊源、理论框架和基本主张。
论格特鲁德·斯泰因《三个女人》中的新女性
作者: 刘莹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性恋   格特鲁德·斯泰因   新女性   《三个女人》  
描述: 格特鲁德·斯泰因堪称二十世纪美国文坛的怪才。二十世纪上半叶,斯泰因就在她发表的一系列作品中形成了她独一无二的实验性写作风格。1909年发表的《三个女人》更是激起了持续不断的、内容各异的评论。本文通过对《三个女人》进行细致文本分析,指出三个女主人公符合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女性的部分特征,但斯泰因赋予了她们更多的与新女性不同的特征,如黑人或移民的身份,并未受过高等教育等。通过描述三位女主人公同世纪之交的女性,尤其是同新女性,之间的联系,安娜、梅兰克莎和莉娜都分别从中获得了不同的力量和新的自我意识,但这一力量
田纳西·威廉斯三大剧作中隐含的同性恋主题研究
作者: 戎安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大剧作   酷儿理论   同性恋   田纳西·威廉斯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是一位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高声誉的剧作家。然而许多他的重要作品都未能被人们真正读懂。威廉斯生前是一名同性恋,在他的作品中,他极力地向我们倾诉他的同性恋意识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霸权男性气质危机
作者: 马述昆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特权   同性恋   性别关系  
描述: 性别关系长期以来是社会学家所探究的课题,而对于女性的研究几世纪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由于父权社会赋予了男性特权,直到被压迫的群体奋起反抗,向男性权威提出挑战,男性研究才引起社会学家的兴趣。 在美国历史上,性别关系仍是由父权制决定的,各种类型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安排都围绕一个核心前提:男性对女性的支配,使女性处于社会底层。另外美国男性也因性向、种族、阶级的不同被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并分别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是按等级来安排的。在等级的顶端是霸权的男性气质,控制着社会上所有其他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与霸权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作者: 丁伊莎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同性恋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 并且很快就成为世界文坛研究文学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它要求人 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阅读、诠释文学文本,从而揭示其中蕴蓄的 性别歧视和女性意识内容,批判和颠覆男权文化。 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 在各自的文学领域进行文学研究。虽然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源于同 一母体,但由于两岸长时期的隔离,加上两岸政治环境的不同,因 此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上就产生了差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作者: 丁伊莎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同性恋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以及有关“同性恋”、 “双性同体”的批评模式,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对此的侧重点和 批评的程度有所不同。尽管如此,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有着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的厌女情结
作者: 张雪芹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情结   同性恋   爱情   家庭   女性主义  
描述: ,理想和实物的冲突——这一点已得到广泛认同。然而,毛姆个人复杂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同性恋的事实,却使小说的内容远不止这
男权中心话语下的突围、构建、开启:论庐隐小说女性私人化写作特点
作者: 王淑霞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   同性恋   私人化写作   日记书信体   姐妹情谊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现,给女性写作走上历史舞台提供了契机,大量女作家脱颖而出。在这批女作家群中,庐隐的创作在整个“五四”女性文学中呈现出鲜明的女性写作立场和审美经验。本文试图从女性文学视角对庐隐小说进行解读,追寻一批浮出历史地表的“五四”女儿们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她们在试图建构女性自我主体的过程中依然陷落在男权话语的罗网之中的生存困境;庐隐对女性之爱的书写,可视为是“五四”女儿在反抗男权秩序的一种尝试;同时,庐隐在创作方式上采取了将女性叙事与个人话语相融合的叙事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创作内容还是表现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