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柔石】搜索到相关结果 694 条
-
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的兴起
-
作者:
罗红卫
聂涟涛
来源: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斯丁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主要论述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说明了18世纪以前英国女性文学未兴起的主要原因,指出真正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成为配角,使她们从美的幻想中走出来融入现实社会,从“假”人变成“真”人的英国女作家
-
试论林黛玉的精神美
-
作者:
王志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红楼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薛宝钗
贾宝玉
香菱
林黛玉
精神美
大观园
曹雪芹
宝黛爱情悲剧
西施
-
描述:
如果说,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犹如长廊列柱建构成《红楼梦》这座巍峨的文学宫殿,那么,林黛玉光彩夺目恰为耶路撒冷朝圣者心中的那块神圣的麦饭石。悠悠百年,她牵动了多少人情思,又化作了几多柔肠,林黛玉是曹雪芹呕心沥血,用理想和现实、用历史和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的,活在读者心中的一颗明亮、美丽的星星。 林黛玉究竟美在哪里呢?不少人如痴如醉地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她那独特的形容:“两重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
-
“透视女人”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协调性
艺术符号
绘画思想
少女形象
当代中国
超越时间
艺术家
图认知
改变自我
五四时期
-
描述:
经济的发展延续到文化的发展,周围的一切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艺术则以它最为敏锐的触角洞察着一切。重新审视这一时代,女人不再是柔弱的、惟一的形象,她们更直接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需要。在女人试图认知自我、改变自我的时候,男性艺术家也在通过创作,试图找寻这个时代他们思想中女性的形象,找寻着更为内在的绘画思想。这次紫禁轩画廊展出的五位男性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以女性为题材,但风格各有不同。这五位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的同时,试图打破些什么,继承些什么,将一种可以被接受的精神,使其本质超越时间的概念。从
-
生命光辉从容地流过:著名演员李媛媛病中自述
-
作者:
包明廉
整理
来源:
养生大世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媛媛
癌症
生活方式
演员
人物传记
-
描述:
在这—切发生之前。我的人生道路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我一连演了好几个时间跨度很大的女性形象。《香港的故事》使我再获“金鹰奖”。《陈香梅》中的陈母应蓉使我体会到一个悲剧女性的丰富内涵,而世纪老人董竹君更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终生为家庭和事业而奔波的成功女性。我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巨大的快乐。演着这样的女性,尤其是体验着她们做母亲时那种温柔的.慈爱的感觉。我也曾悄悄地在心底里升起一种渴望。说心里话。哪个女人不想做母亲呢?也许真是心想事成吧。演完《世纪人生》后。在20世纪最后的岁月里,我怀孕了![第一段]
-
女人与电视
-
作者:
李耀武
来源:
新闻天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节目
节目主持人
编导
女性形象
-
描述:
没有她们,电视不完美。她们,留着直直的发,习惯了昼伏夜出,习惯了淡淡烟草味道和未来匆匆的爱情。她们穿时尚外衣,开上POLO;她们在摄像机旁、主播室里、编辑台前不只是温柔和美丽了,更兼备聪明与智慧。青春而不失干练,敏锐而尤具亲和力。像沈冰这种忽然闪亮亮相成为城市的白领是有志球迷或无心观球的伪"球迷"的心头最爱。她们求深度、求交流,驾驭谈话的机智与技巧一流。像张越这位知心大姐深得中下层收入家庭妇女的信赖;令经济显得通俗,将知识变成游戏,秀外而慧中、艳丽而知性的王小丫更具魅力,已经成为中国男人暗恋的对象;在《美
-
谈谈《生死场》里挣扎着的女性群体
-
作者:
殷路辛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生育权
劳动妇女
生存权
中国现代文学
生死场
萧红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沉沦和挣扎的,应特别推出冰心、丁玲和萧红。冰心笔下的“淑女型”女性形象,“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冰心《诗的女神》)。丁玲笔下的“叛逆型”女性形象则无一例外是那些心灵上负着苦闷的创伤的年轻的绝叫者。萧红笔下的“挣扎型”女性形象则是“负着时代和社会最深沉的灾难,在‘生死场’上呼喊着人生、诅咒着人生的劳动妇女。”(陆文采《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11期,第99
-
“厚土”底层的女人们
-
作者:
段崇轩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女性崇拜
深层心理
底层
女性形象
男人
视角
小说
李锐
世界
-
描述:
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曾在两年前的文坛上引起一场小小的轰动,评论家纷纷从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和文体的视角,争争抢抢地发掘吕梁山这片“厚土”。今天我却想从女人这个视角,来重新窥视一下这片厚土的底蕴。因为我发现,在《厚土》的全部十七篇作品中,几乎每篇都写到了女人,且在大部分篇什中,女人是点睛之笔、全文之魂,这些女人构成了吕梁这个封闭世界的一个独特群体。在李锐那支冷峻而深遂的笔下,一旦写到女人,就会充满柔情、怜悯、宽容和敬意,给吕梁那黑魆魆的重重大山涂上一抹玫瑰色的晚霞。我敢说,在李锐的深层心理中,总有一种
-
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沙恭达罗形象浅议
-
作者:
方志华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恭达罗》
沙恭达罗
世界文学史
李隆基
天然
《长生殿》
爱情
杨玉环
女性形象
自然之美
-
描述:
迦梨陀娑是印度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很多,其中剧作《沙恭达罗》是他最受印度人民喜爱,在世界文学史上声誉极高的代表作。 千百年来,爱情是文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人们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庄这众多的女性形象当中,沙恭达罗占有一席突出的位置。沙恭达罗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身上放射出了纯洁,自然而绝少雕饰的光华。 她穿着树皮衣,头戴尸利沙花,手着荷花须镯子,与林中的一切融为一体。她简直是自然的女儿,秀色天成,丽质超群,象一朵柔弱的“新开的茉莉
-
侗族歌谣人物形象审美说
-
作者:
吴浩
卜蓬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母权制
社团活动
农业时代
侗族歌谣
形象审美
困惑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母系氏族
-
描述:
一、抗争、进击型的女性形象今天,大家一致认为农业是女性发明的,随着离农业时代越近,女性权威也就越明显,男女分工两性互补的价值天平秤上出现了倾斜:女性备受崇敬。但是当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的时候,男性依靠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生产和生活技术,同时将自己的特权拓展到政治、宗教、社团活动等方面,并人为地制造许多忌讳女性的领域,这样一来,面对强悍的男性世界,女性感到了男性威胁的痛苦及地位彼长此消的困惑,只是随着女性对抗的逐日柔弱,女性对男性随心所欲营造的男性特权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困惑、阵痛也随着年代的推移而随之消歇。在侗
-
略论《诗经·国风》中的恋女形象
-
作者:
徐送迎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女性美
母权制
小伙子
女子
男子
《诗经·国风》
爱情
女性形象
《国风》
郑风
-
描述:
系列的形象群。这就是: (1)大胆、坦率、泼辣的恋女;(2)天真、活泼、热情的恋女,(3)矜持、深沉、温柔的恋女,(4)胆怯、犹豫、忧怨的恋女(5)勇敢、痴情、忠贞的恋女。这五个系列的恋女形象群,前
<
1
2
3
...
61
62
63
...
68
69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