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顿悟】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解读艾丽丝·门罗作品中她们的“顿悟”
-
作者:
毛春华
赵红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顿悟
共鸣
女性人物
-
描述:
艾丽丝·门罗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得到广大关注。她的作品大多是对女性人物生活的真实写照,她能将普通女性的心理纠结和矛盾状态上升到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描述门罗三个作品中女性人物在不同阶段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展现女性心理状态及其领悟瞬间,从而让有相似经历的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与作者和作品产生共鸣,同时也感受文字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
《黄色糊墙纸》中“疯女人”的失语与顿悟
-
作者:
毛春华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顿悟
失语
赋权
-
描述:
顿悟,旨在揭示19世纪中产阶级妇女在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下的窘境及如何在压迫中寻找自我和解放自我,从而证实妇女获得自由和自我赋权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两性和谐共处的蓝图。
-
不彻底的“顿悟”
-
作者:
徐中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顿悟
精神瘫痪
依芙琳
女性形象
《都柏林人》
-
描述:
分析了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中的依芙琳这一女性形象,描述她在工作磨难、家庭重压、爱情诱惑、对未来憧憬下的种种煎熬、犹豫、向往、害怕、瘫痪和不彻底的“顿悟”表现,揭示了一位温柔可怜的女性形象。该形象颇具普遍意义,是天主教和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都柏林精神瘫痪的表现。
-
不彻底的“顿悟”——试析《都柏林人》中的一位女性艺术形象依芙琳
-
作者:
徐中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顿悟
精神瘫痪
依芙琳
女性形象
《都柏林人》
-
描述:
分析了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中的依芙琳这一女性形象,描述她在工作磨难、家庭重压、爱情诱惑、对未来憧憬下的种种煎熬、犹豫、向往、害怕、瘫痪和不彻底的“顿悟”表现,揭示了一位温柔可怜的女性形象。该形象颇具普遍意义,是天主教和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都柏林精神瘫痪的表现。
-
从门罗的小说看女性意识成长:以《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为例
-
作者:
纪汇楠
薛姝姝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生
救赎
顿悟
女性意识
命运
-
描述: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凭借她笔触细腻、寓意深刻、内涵深远的短篇小说,几乎不受争议地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第十三位获此荣誉的女性,门罗赋予"女性主义作家"更为复杂、丰富的含义。而她的作品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她用女性独有的语言来谈论、描述形形色色的女人的生活。《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Hardship,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是门罗的第十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尤为引人注目。讲述的是女主人公乔安娜从一名被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