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革命】搜索到相关结果 54 条
-
困境、坚韧与重生: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刘敬伟
来源:
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坚韧
丁玲
贞节观
女性
-
描述:
丁玲挟"女"字闯入文坛,她的创作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注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延安时期,丁玲着力于特殊年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从另一种角度解读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时代认知。本文主要从女性与革命政治、女性坚韧不屈的生命潜力、对传统贞节观的反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在女性身体,文本与革命意义之间的移行:对张天翼小说《移行》的一种符号学的解读
-
作者:
李力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移行》
张天翼
革命
文本建构
女性身体
-
描述:
女性自身的意识、身体体验、性别价值和诉求。本文通过解读张天翼的革命小说《移行》来展示革命的意义是怎样通过其与不同语言符号的联系而确立的,而对不同语言符号的调度,不仅表现出小说作者个人的政治倾向,而且负载着根深蒂固的性别、文化和政治集体无意识。
-
黄安妇女运动的见证:妇女放足牌
-
作者:
阙和荣
来源:
中国纪念馆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安
革命
妇女运动
放足牌
文物
-
描述:
国家一级文物妇女"放足牌"是黄安(今红安)妇女运动的见证物。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黄安的妇女夏国仪、明佑华等为争取自由、获得解放而带头参加革命、宣传革命,发动黄安广大妇女通过剪发放足运动,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将黄安的妇女运动和革命运动推向高潮。
-
“国际妇女运动之母”蔡特金
-
作者:
秦海波
来源:
决策与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
热情
革命
妇女运动
青年人
-
描述:
她是一位慈祥又充满着革命热情的老人,满头笼罩着如银的白发,而她的精神健壮得像青年人一样,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炯炯射人。在她的眉宇举动之间,在她的内心和生命之中,充满着斗争经验、革命热情和伟大的力量。
-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
作者:
杨兴梅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封建
革命
生产
反缠足
中共
-
描述:
、革命与生产动员外,缠足对妇女自身的影响,继续受到中共的关注。1945年后,中共的反缠足运动逐渐与土改、生产及支前运动结合起来,放足最终成为解放生产力的手段,而非目的,即使是在以解放妇女为己任的妇女运动领导者眼中,亦复如此。
-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妇运政治伦理价值取向的建构
-
作者:
万琼华
来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民革命时期
革命
妇女运动
女权
政治伦理价值取向
-
描述:
国民革命时期,“革命”话语呈压倒之势,国共两党经由历次党代会以及政党领导者和妇运领袖对妇女运动的新诠释,建构出“革命先于女权”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在将妇女运动推向高潮的同时,也打上了政党政治的烙印,使妇女运动的性质和内容发生根本性转变,自此以后,妇运领袖在国民革命及后来的革命中始终处于边缘位置。
-
孕育中的苍凉负重——对30年代有关女性孕育的文学阐释
-
作者:
赵亚宏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负累
传统
孕育
革命
女性
-
描述:
孕育 ,是女性文学的主题之一。 3 0年代左翼文学中对女性孕育方面也广有涉猎。女性曾被作为一种失语的存在 ,一种无意识 ,并承担着严重的精神负累 ;女性在加入血与火的革命中 ,在面临孕育与革命的重大矛盾时 ,需要忍受更多的身心痛苦和做出更大的牺牲。女性是用生命去书写人生的
-
徐琛、余哲贞烈士
-
作者:
暂无
来源:
红土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汕头
革命
妇女运动
烈士
中国共产党
委员会
-
描述:
徐琛、余哲贞是一对来自广东的革命伴侣。1925年3月,徐琛担任汕头地委宣传委员,余哲贞担任团汕头地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1925年冬,他们同时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家”观念的变革
-
作者:
梁云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观念
革命
母爱
婚姻
爱情
女性定位
女性文学
-
描述:
出来的情感话题是母爱、婚姻、事业、爱情、革命、女性角色定位等等。直到 80年代中期以后 ,家观念的强大影响才开始
-
试析电视剧《那时花开》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林雨鋈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三年游击战争
红军
革命
信仰
爱情故事
成长历程
女性形象
年轻女性
花开
-
描述:
《那时花开》作为国内第一个亮出红色原创概念的作品,以平等视角(三个迥异的年轻女性的成长历程),结合厚重的时代背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到红军主力转移,到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娓娓道来:70多年前,在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土地上,一群普通战士,是怎样怀着无比高尚的情怀和坚定不移的意志,经历了动荡中真真切切的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