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与婚外性关系
作者: 张志永   来源: 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妇女运动   婚外性关系   华北农村  
描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农村妇女中普遍存在着婚外性关系现象,形成了一个迥异于一般农村妇女的婚外性关系群体,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叛离了"三从四德"等传统规范,具有勇敢、能干等群体特点,易于参加中共革命
近代中国女子继承权确立过程论析:革命与法律的二重奏
作者: 李文军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继承权   革命   《已嫁女子追溯继承财产施行细则》   法律  
描述: 传统中国的女子继承权非常薄弱,直到清末民初也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国民革命开始后,女子继承权作为男女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重视。妇女运动决议案承认女子有继承权,但最高法院在解释中只将继承权赋予未出
革命很奇妙
作者: 谢涛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领袖   党史   革命   黄慕兰  
描述: 黄慕兰是一位奇女子。这位出身湘中名门的女性,本可以像大多数的世家小姐一样,读一所教会大学,或写诗,或学艺,相夫教子,悠闲平稳地过日子。可是,她却选择了终身以革命为业。作为中共早期的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她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横跨差不多一个世纪,所接触的知名人士,所亲历的重大事件,足令后人喟叹。
爱与革命——浅谈丁玲小说由《梦珂》到《在医院中》的转型
作者: 苏晓颖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丁玲   女性  
描述: 意识,或因为受五四自我精神觉醒的影响。而自1929年后,丁玲“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现实社会中的集体主义革命文学,《在医院中》使丁玲创作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和圆润。梦珂身上残留着不成熟的少女伤春式
枪炮与玫瑰:谈战争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东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代女兵   革命   战争   男性   女性  
描述: 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包括军人和普通老百姓。中国战争电影经常通过女性与革命的关系、女性与男性的关系来阐示主题,战争片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引人关注。战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阴柔、温和的主调调节了战争电影严酷刚烈的色彩,并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战争电影的发展脉胳。
女性、革命与知识分子的人格模拟*——论陈映真小说《山路》
作者: 刘堃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路》   革命   陈映真   知识分子   女性  
描述: 小说创作的原初构图;基督教的赎罪与牺牲,与左翼思想中对底层劳动者的人道主义同情,构成了蔡千惠形象的崇高之美,而她前后形象的差异与矛盾,源于对知识分子人格的再度模拟。左翼知识分子由“革命的挫折”所造成的精神创伤,无法直接言说,必须加以“性别转化”,以女性的形象重新编码,并重构男性历史。
革命变雌雄:中国社会主义电影的性别政治
作者: 韩琛   来源: 文化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电影   恋物   革命   性别政治   文化霸权  
描述: 作为一项针对资本主义商业电影机器的视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中的女性被塑造为新圣女战士。这些女性形象完全祛除了色情意味,放逐了窥淫式的凝视政治,并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凝结物投射于电影银幕,但与此同时又
红旗谱出的女性中国梦——“红旗谱三部曲”中女性理想的嬗变
作者: 李进超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   中国梦   革命   红旗谱三部曲   家庭梦  
描述: 日子。新一代女性为革命风云所激荡,在飘扬的红旗的指引下,得以走出农村女性狭隘的思想观念,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蒋光慈与张爱玲的“上海书写”对比分析
作者: 李若琳   来源: 当代青年(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蒋光慈   张爱玲   革命   世俗   上海书写  
描述: 蒋光慈与张爱玲,两个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对上海这个城市有着独特的情结。二人的作品都依托于“上海”这一特殊空间复杂的“现代性”和殖民性质,营造出他们眼.中的上海形象。而由于时代背景,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二人对上海的书写在具体的创作上又体现出鲜明的风格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蒋光慈与张爱玲这两位作家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经历,以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寻二人“上海书写”的不同之处。
延安文艺建构中的丁玲及其文学创作
作者: 王俊虎   董蕾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延安文艺运动   革命   丁玲   女性  
描述: 丁玲作为延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无论是政治人生还是文学道路,都在延安文艺运动中发生了巨大转变。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可以清晰看到在延安文艺建构历程中丁玲在文学创作主题、创作题材、创作手法以及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巨大转变。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