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集体无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43 条
-
意识形态的去势:论1949年前后中国银幕女性形象之审美变化
-
作者:
陶冶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情欲抽离
去势
审美控制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以意识形态去势研究为核心,构建了与之对应的多层面的理论分析体系,以审美控制论为基础,从贵族去势、女性去势、男权去势等三个层面剖析了1949年前后中国银幕女性形象审美取舍的变迁及原因,最终回溯到集体无意识的历史叙事表达。
-
蜗牛背上的壳——论凌叔华小说中的旧式女性形象
-
作者:
董俊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女作家
蜗牛
冯沅君
汪静之
描写
凌叔华
女性形象
小说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凌叔华是"五四"时期独具风格的一位女作家,正如鲁迅所言:"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终于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
现代花瓶与贤妻良母 当代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综述
-
作者:
丁怡
来源:
广告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理论
电视广告
性别歧视
女性角色
大众传媒
男权意识
贤妻良母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现代花瓶和贤妻良母是当今电视广告塑造的两类形象。传媒对女性的歧视和扭曲透露出强势的男权意识,其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
集体无意识造成媒体对女性的忽视与歧视
-
作者:
李梦楠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
传播媒体
价值理念
刻板印象
男女平等
受众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女性网站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一 在大众传播媒体(以电视为代表)高度普及的今天,媒体不仅传播着信息,更表达着一种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传播者如何对主题进行选择、如何表述其性别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受众会根据传媒所构建的性别意义、模式和特征来进行自我塑造和性别意识的定位。媒体性别意识的偏差,会引起社会性别生态的失衡。①尽管如今的女性不再处于完全的附属地位,男女平等在一定意义下得到了实现,但各种媒体仍然存在弱化女性形象、忽略女性受众的现象。对女性的歧视披上了一层隐性的外衣,有意无意地在媒体视野中采用冷暴力手段贬低、边缘化女性。 为什么面对
-
英雄之旅:《救火英雄》剧作模式分析
-
作者:
林丽宁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
消防员
灾难救援
救火
商业电影
题材
旅程
女性形象
集体无意识
不同地域
-
描述:
源自神话的"英雄之旅"是一个已经被证明了的非常有效的故事模式,它能够与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人们沟通,且历经久远的岁月仍非常奏效,因为它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消防题材电影《救火英雄》即是运用沃
-
从原型批评的视域解读《简·爱》
-
作者:
王文娱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疯女人
维多利亚时期
伯莎
夏洛蒂·勃朗特
神话原型
罗切斯特
英国小说家
原型批评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从英国小说家的地位来看,夏洛蒂不及狄更斯、哈代和劳伦斯,但是从读者的数量来看,她的作品《简·爱》却有过之而无不及。[1]从原型批评的观点来看,"原型指某种反复出现的形象或意象,它体现了创作中遵循的某些规范和类型"[2]。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主要由各
-
论古代埃及文学中的“女神”形象
-
作者:
刘丕勇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古代埃及
文学
文化特质
大母神
父权社会
矛盾情感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荣格指出,阿利玛原型是男性集体无意识深处绝对的女性形象,她有时是一个优雅的女神,有时是一个女妖、一位女魔,变幻出各种形象使人迷醉其间,唤起忧伤和爱的狂喜。男性对女性的这种矛盾情感在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
-
电视传播要担负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
-
作者:
潘宇华
周晓瑾
来源:
南方电视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责任
女性价值
新闻传播学
电视传播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性别平等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近年来,大众传媒存在对女性形象的定型化虚拟塑造和对女性价值权利的漠视及性别观念导向错误的“性别歧视”现象,引起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传媒所传播的以男权为中心的价值观,内化成为了女性的“集体无意识”,女性形象也随之被物化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商品,由此成为某些媒体炒作的噱头。
-
《贵妇画像》中潘西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陈亚男
来源:
剑南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女性主义解读
奥斯蒙
维多利亚时期
父权社会
性格特征
美国著名作家
小说主人公
伊莎贝拉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一、引言《贵妇画像》是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从其1881年出版至今,该作品一直受到评论家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小说中塑造的潘西这一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使读者更好的了解当时女性所遭受的种种压迫。潘西是小说主人公伊莎贝拉的丈夫奥斯蒙德与摩尔夫人的私生女,从小在修道院长大。她爱上了爱德华,但她势利的父亲奥斯蒙德因爱德华社会地位低下且无丰厚财产而拒绝让潘西与他交往。奥斯蒙德在潘西一出现反叛的征兆时便将她送回修道院,以期她在修道院的教
-
男人的肋骨——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批判
-
作者:
茉莉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男性作家
张贤亮
女性形象
男人
肋骨
文化观念
当代英雄
男性本位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一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历代作家的笔下,不知诞生了多少令人为之感佩,为之潜然泪下的善良、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在当代男性作家中,张贤亮可以算是喜欢刻画女性形象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