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阅读】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Florence Nightingale
-
作者:
暂无
来源:
考试与评价(英语高一专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等教育
理解
阅读
英语
-
描述:
在中外历史上,能以坚定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难,并建立特殊功业的人物向来不多,女性人物尤为鲜见。现代护理的鼻祖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伟大的英国女性。
-
首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妇女论坛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解
阅读
丝绸之路
英语
-
描述:
作为第五届中国一亚欧博览会论坛活动之一,主题为“妇女创业就业的机遇与挑战”的首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妇女论坛于9月1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妇女组织及妇女间的交流交往、合作发展、互助共赢。
-
古今山川蕴灵秀,不钟须眉钟巾帼--《女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赵静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聊斋志异》
语文教学
阅读
女性形象
研究
-
描述:
《女聊斋志异》中,收录了八十余篇古代奇女子的故事。她们或美或侠,或柔或刚,或智或勇,或贞或烈,展现出各自豁达通透的性情和不让须眉的气概。本文将她们分为六类加以分析。
-
阅读与写作:塑造新女性的方式——以冯沅君创作为例
-
作者:
张莉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读
冯沅君
爱情
现代妇女写作
新女性
-
描述:
女高师的经历为来自外省的冯沅君提供了宝贵的阅读与写作资源,在五四运动的热风里,她由一个来自乡下的普通女青年成长为一位女作家。冯沅君对于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以文本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女学生形象,进而对一代新女性形象进行了宝贵的文学演绎。
-
女性精神世界的展示与思考:评张雅茜长篇小说《此生只为你》
-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阅读
小说创作
改革开放
女性
世界
精神
-
描述:
对张雅茜长篇小说《此生只为你》的阅读过程,是一种不断会有发现的喜悦相伴随的阅读过程。作为一位已经有数十年创作历程的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是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同步发展的。然而,或许是因为自己身为女性
-
南方的忧郁:关于《针路图》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肖玉华
来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
阅读
结构处理
形象塑造
南方
路图
小说
女性
-
描述:
我很少会有像读《针路图》这样比较漫长的阅读过程。之所以阅读过程显得如此漫长,并非因为小说构思不严密,情节不精彩,文字不流畅,(其实正相反,小说在情节构思、结构处理、文字表达等方面,倒正可以用其题目来
-
教会学生对经典进行抵抗式阅读——女生理想人格培养方法初探
-
作者:
孙秀红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人格培养
学生
阅读
女生
教材
刘兰芝
教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抵抗式阅读,是指对教材里的经典文章进行阅读重建,希望通过对教材女性形象的全方位解析,促进完美形象在女生精神领域的传承。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尝试。一、展开讨论,辨明是非教材里有些形象是矛盾复杂,褒贬交错
-
2013A/W:广州站EP雅莹“阅读悦幸福”城市巡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人大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力
阅读
广州站
平衡
幸福
知性
女性形象
城市
展示
书柜
-
描述:
每个女人都应当拥有自己的书柜和衣柜,展示优雅的知性之美,找到心中的[平衡·爱·幸福]。不久前,EP雅莹"阅读悦幸福"城市巡展登陆广州太古汇,带来2013秋冬主题的流行发布,展示了女性独特的视觉触角
-
欣赏莎翁剧本的一点建议
-
作者:
曾亚芸
黄智平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赛罗
马克思
阅读
古希腊
戏剧
文艺复兴时期
莎士比亚
埃斯库罗斯
女性形象
哈姆莱特
-
描述: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作,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剧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艺
-
从秋天到秋天
-
作者:
池莉
来源:
青年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读
电话
生活方式
写作
长篇小说
文字
男人
女性形象
电视剧
看麦娘
-
描述:
之一:《看麦娘》写作日记2001年8月8日昨夜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把人救出了酷热,已经热得不能够活下去了。清早,当窗而立,良久良久。户外空气清新,鸽子盘旋,那只熟悉的白头翁站在对面的楼顶上对我高唱,它很高兴。我再一次清晰地感觉到,这么多天来,一直涌动在我内心的某些东西,正在变成文字。这种变化酷似一种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