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致命飞翔后的“狂欢”--略谈女性小说创作的转变
作者: 李榕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书写   女性   个人性写作  
描述: 中国传统女性话语几千年来一直处于被遮蔽状态,五四新文学运动后才有了新的改观.20世 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意识形态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中,文学也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其中,女性的“个人 性书写”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女性文学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问题,身体书写最终沦为一场“身 体欢”.
后殖民理论驱使下的“身体书写”:谈“70年代后”中国另类女性作家之创作
作者: 张筱红   姚冬青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法国女性主义   身体书写  
描述: 身体写作是法国女性主义写作理论的核心,强调女性身体语言在文学里的独特作用。受其影响,中国70年代后女性作家卫慧、棉棉等人的创作正视女性身体生存权,用无理性物欲和情欲主宰文本叙事,质疑传统社会对女性权利的界定。使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既带有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特色,又具有后殖民文化倾向。
时代女性与女性病体——重读庐隐小说的身体书写
作者: 林幸谦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书写   庐隐   小说评论   “五四”作家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五四的产儿,庐隐的一生充满迂回曲折的动人故事。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传统社会过渡到五四新时代的知识女性之一。身为时代的新女性,庐隐在其作品中刻划与思考了女性的各种困境。在她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中,庐隐特别喜爱书写患病了的女性身体及其相关的各种内心/精神面貌。这些饱受病痛折磨的女性、表现丰富的身体书写,涉及许多隐喻,在书写与文本的诠释上提供很多阅读空间。庐隐的女性病体铭刻,可以说构成五四女性文学中最凄厉惨痛的、也是最值得重视的身体书写现象与女性文学建构。
身体的空间转向:从文化记忆到商品展示:当代中国文学文本空间中“西方文本”的寓意
作者: 罗慧林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化   身体书写   文化记忆   身体形象   身体景观   西方   张贤亮   女性形象   文学文本   中国女性  
描述: 身体作为空间景观的一种形式和空间批评紧密相连,如空间批评的奠基人列斐伏尔所认为的,需要"把身体提升到元哲学的中心位置",①在他看来,"哲学背叛了身体,它积极参与了舍弃身体的伟大的隐喻化进程之中,并且否定了身体本身",②其实,"整个(社会)空间都从身体开始,不管它是如何将身体变形以至于彻底忘记了身体,也不管它是如何与身体彻底决裂以至于要消灭身体"。③伊格尔顿也指出:"如果关于国家、阶级、生产方式、经济正义等更抽象的问题已被证明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
作者: 阎纯德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20世纪   女作家   女性主义文学   身体书写   中国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女性写作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是和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道路相伴随的。从秋瑾开始,一代代女作家在时代召唤下,创作了丰富多采的中国女性文学,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前进和妇女自身的解放。这条女性文学之路是曲折而广阔的。仅仅用横移过来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尺度,是不能客观、全面地估量我国女性文学的实绩的。中国女性文学应容许不同风格、流派的繁荣发展,但应与猥琐、龌龊、阴暗、低俗绝缘
濡泪滴血的笔锋:论石评梅的女性病痛身体书写
作者: 林幸谦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时代新女性   身体叙事   身体书写   石评梅   女性文本   疾病   女性叙事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重读了长久被忽视的五四女性作家石评梅及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书写课题,探讨她的女性叙事特质及其时代意义。她的女性身体书写是一种充满泪血流淌的病体书写,足以形构为一种言说、一种语言特色,一种叙事模式;也是五四女性文学中一种富有凝视女性、凝视身体、凝视伤痛和弃绝的一种文学经营。石评梅的文本,乃是那个时代中一个女性作家的提问、议题、事件、事实、呐喊等形式的综合体现,为五四现代女性文学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
巨大的“个人”与“微小”的市场——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意识形态的建构
作者: 叶秋玲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化   身体书写   市场社会   消费社会   精神生活   女性主义写作   文本   新意识形态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探讨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精神生活问题,首先必须直面的基础是市场社会的发展.1978年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的改革开放为整个中国社会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经济增长蓝图,全民上下都卷入了一场关于"现代化"的主导想象模式中,通过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被彻底转变,市场成为了资源配置、利润分配的主要手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