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大众文化下都市情感剧中女性形象的父权制规训
作者: 王蒙   来源: 时代报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情感剧   父权   规训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纷杂多元的传播媒介中,电视剧作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一种媒介类型不断的传播大量信息、反映社会生活.影视创作者通过自身主观意图对真实世界进行解构,以电视作品的方式将现实生活进行重新编码,围绕两性关系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纵观近几年来的影视作品,刻画女性形象为主体的都市情感剧是电视屏幕中占据时间较长的影视形式,不仅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上与受众相互契合,也由于贴近受众生活,大众能够在荧屏上找到自我"身影",而这些形象背后都潜藏着"父权制"隐秘而强大的宰制,由此维系着女性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的得失.
《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黄秀玉   张旭昭   来源: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训   女性形象   男权制   女性主义  
描述: 郑晓龙执导、根据蒋胜男的小说《大秦宣太后》改编的电视剧《芈月传》播出后成为收视热点。《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也再次表现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无法掌控。本文通过对《芈月传》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运用与女性主义相关的理论对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并进一步解释女性在掌握自己命运中的无力感。
家庭伦理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作者: 孟丽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规训   叙事   性别意识形态  
描述: 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涉及母亲、妻子、“第三者”三类,母亲形象始终如一,即站在男性的立场运用男权话语规训儿媳;妻子形象因“祛魅”而经历了由叙事中心向边缘的游移;“第三者”的形象既有邪恶的潘多拉也有纯洁无辜的灰姑娘;叙事中女性的角色在变,不变的是女性从属的映衬的非主体的地位,男性始终掌握着话语权。
从《天仇记》中的女性形象谈翻译的话语性
作者: 曾喆   陈昕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话语   翻译   规训   女性形象  
描述: 翻译即话语.翻译可以被看作多文化知识结构、认知模式、话语权力关系的磨合过程.本文将出版于民国十三年(1924)的译本<天仇记[与莎士比亚的Hamlet原文进行对比,从西方女性形象在译本中的变化作为切入点,研究翻译作为权力话语重要来源、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的内在属性,提供了从话语角度研究翻译的新例证和新启示,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翻译活动中体现的如阻遏颠覆审查/自我审查等话语性特点.
高跟鞋下的社会规训: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高月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跟鞋   规训   媒体  
描述: 在现代社会,高跟鞋为广大女性所迷恋,高跟鞋的危害尽管为人熟知,但几乎每位女性都还会用其展示自身的阴柔之美,实际上,在这为美付出"疼痛"代价的背后,是社会对女性身份的一种规训和建构,这种规训则来源于媒体的塑形,通过直接的渲染、建构女性的自我认同、男性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多方位交织渗透而成,高跟鞋踩出的实则是一种男权政治
民国女子体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闫静   来源: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训   民国女子体育   主体意识  
描述: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民国女子体育发展的动因、特点及意义.民国女子体育在中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打破了旧传统对女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束缚,开创了近代女子体育运动的先河.其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当时的文化认同、不同层级体育观的提出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从规训与凝视、形象的建构与主体意识的觉醒等女性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民国时期的女子体育已经不只是女性身体活动那么简单了,它作为一个复杂现象,不但影响了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历史甚至两性关系及其社会价值.
《慈悲》中的规训权力解析
作者: 鹿琴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慈悲》   规训   女性  
描述: 《慈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本文试图借助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来解读小说,探讨小说中的女性群体在蓄奴制和父权制的规训下,艰辛地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这对我们研究黑人女性文学和妇女解放运动有重要意义。
迎合规训与突破禁忌:《又见一帘幽梦》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毕蕾   孙祯祥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训   《又见一帘幽梦》   男性视域   女性形象   话语重建  
描述: 电视剧《又见一帘幽梦》中,紫菱代表了男性视域中的女性,绿萍则被塑造成男性视域外的悲剧女性。剧中充满了男权制社会下的男权叙事。要完成女性形象的话语重建,应该对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进行平等建构。
三十年代报纸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申报》1934年9月的广告为例
作者: 田焱   来源: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看   反叛   规训   广告中的女性   性对象  
描述: 1934年9月的《申报》广告中,有许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涵盖了时尚女郎、贤妻、良母等所有女性的现实角色,但在实质上仍然作为男性的性对象而存在,并没有摆脱"被看"的地位。从社会功用上来说,这些女性广告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起着规训作用;但相对于传统的社会而言,女性广告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叛。
延安时期女性戏剧艺术形象探析
作者: 宋珊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戏剧   规训   女性形象   个体权益  
描述: 延安时期,女性在现实生活和戏剧舞台上,都逐渐褪去了性别与身份特征,突出对革命意识与社会责任的追求。女性在现实与戏剧形象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压抑”与“社会的趋同”、“权利的逝去”与“责任的担当”两组平行而对立的关系,女性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交织在一起,个体在被赋予个体权益的同时,又被抗日救亡的历史话语所规训。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