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茅盾“红学”手稿首次露面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茅盾小说   《红楼梦》   女性人物形象   手稿   文学大师   文学评论   中国现代  
描述: 近日,某记者在浙江桐乡档案馆采访时,惊喜地从茅盾之子韦韬最近向该馆捐赠的茅盾手稿中发现一部完整的《(红楼梦)笔记》手稿。有关专家介绍,作为中国现代公认的文学大师,茅盾对《红楼梦》的熟悉与喜爱程度绝非“业余”水平,1926年在开明书店老板的一次宴请中,他就曾应郑振铎、夏丐尊等的要求“随点随背”《红楼梦》,文学评论界也普遍认为《红楼梦》影响了茅盾小说中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塑造。[第一段]
茅盾小说中时代女性形象的衍化及其功能分析
作者: 彭晓丰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结构   作者   近代小说   三角结构   类形象   女子   茅盾小说   新女性   时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从精神联系看可以上溯到近代小说中开始出现的洋化的摩登女子,当时她们也被称为“新女性”。这类形象开始并非作为“新生事物”予以正面表现,她们更多地是服从于作家刻划人物之外的需要,即让她们充任某种代码,进而成为叙述结构中的一个方面而起作用。也许正是基于这种选择,典型的三角
“绚烂中带有哀伤”的女性——茅盾小说《蚀》《虹》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叶红   邵丽霞   来源: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中国现代小说史   肯定自我   男女平等   茅盾小说   《虹》   现代文学   价值评价   女性形象   前期小说  
描述: 茅盾小说《蚀》、《虹》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女性形象。所谓经典女性是指在同时代的作品中,在同类人物中,她们能够显示出独特价值和魅力,她们能够在现代文学女性形象长廊中以其卓越的风姿成为独特的一群。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概括茅盾早期小说的特色为“绚烂中带有哀伤”。我觉得这也可以看做是对其前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总体写照,同时也体现了茅盾对小说中这类人物的审美价值评价和道德价值评价。
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新论
作者: 贺智利   刘晓荣   来源: 哈尔滨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描写   人的解放   性格气质   妇女解放   小说创作   茅盾小说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子夜》  
描述: 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新论
论茅盾小说“时代女性”形象的独创性价值
作者: 王嘉良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系列   时代性特征   文学形象   描写   茅盾小说   新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性价值   五四   大时代  
描述: “时代女性”是茅盾小说创造的重要形象系列,成为文学史上一个自成体系的引人注目的文学形象群。然而当我们从史的角度去考察时,却不能不注意到,新女性形象的创造并不始自茅盾。掀开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即可看到,被“五四”浪潮所唤醒,从追求个性解
探索一代小资产阶级命运的人物世界——简论茅盾小说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作者: 王嘉良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系列   小资产阶级   人物世界   女子   茅盾小说   大革命时期   新女性   时代女性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描述: “时代女性”,作为具体的文学形象来看待,它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质的规定性的概念,而是一种形象类型的统称。考其出处,大约最早要见于茅盾1933年的《几句旧话》:“终于那‘大矛盾’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这里,“时代女性”是对大革命时代知识分子女性的泛指;正同茅盾在别处提及的“新女性”、“时代的新型女性”之类字眼一样,强调的是形象的“时代性”,并非特指某种人物,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极为宽泛的。如果只注意到《蚀》与《虹》中的某些“特异女子”,或以这些“特异
论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
作者: 张毓文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者   小资产阶级   革命分子   知识分子形象   茅盾小说   大革命时期   知识青年   时代女性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自我主义  
描述: 一在茅盾的小说,特别是他的早期小说中,有一群“很惹人注意”的“特异的女子”,这就是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娴娴、梅行素和话剧《清明前后》里的黄梦英等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她们不是“大勇者”或“真正的革命者”,而是“不很勇敢、不很彻悟者”。她们虽然“不是革命分子,然而也不是浅薄的浪漫女子。”人们之所以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主要是因为她们都是被“五四”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以后走向不同道路的女
茅盾前、后期小说中时代青年形象之比较
作者: 超冰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期创作   形象系列   青年形象   创作时代   茅盾小说   资本家形象   早期小说   时代女性   人物形象   前期小说  
描述: 提起茅盾创造的形象系列,人们都知道是时代青年(尤其是耐代女性)形象系列及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不仅如此,在人们头脑中似乎还认为茅盾前期以创作时代青年形象为主,后期转而以创作民族资本家形象为主,但是我以为这种印象是不甚准确的。我们一般认为茅盾创作的前后期是以《子夜》为分界,他前期创作时代青年形象的小说主要是《蚀》和《虹》,而后期创作
《红楼梦》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 刘锋杰   来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家族   《蚀》   薛宝钗   女性观   《红楼梦》   茅盾小说   霜叶红   女强男弱   女性形象   林黛玉  
描述: 《红楼梦》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刘锋杰《红楼梦》作为影响茅盾的重要古典名著,原因大略有这样二点:其一,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至《红楼梦》,不仅大量描写了女性的形象,而且代表了最富于同情心的妇女观,林黛玉的出现,高奏了一曲中国传统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悲壮的颂歌。...
一部独具美学个性的研究论著:评《时代女性论稿》
作者: 胡彦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研究主体   女性视角   论稿   研究对象   茅盾小说   学术语言   时代女性   研究论著   女性文学  
描述: 人们早已注意到,茅盾小说最富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的地方是尸“时代女性”形象系列的塑造。即便是那些不怎么喜欢茅盾小说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赵惠明……这样一些心性高洁、孤傲不羁、散发着奇情异彩的时代女性,曾在他们心中划过了一道颤动的音符。正是因为章秋柳们所独具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在这个“女儿国”里流连、沉思。国内研究茅盾笔下“时代女性”形象的论著有一些,但是,象陆文采、王建中两位教授所著的《时代女性论稿》那样,从女性文学的总体视角切入,高屋建瓴而又细致分析专著却不多见。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