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潘玉良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燕家琪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新文化运动   女性意识   不断探索   艺术风格   思想启蒙   自身价值   艺术成就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她的艺术生涯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由于早年所遭受的歧视与不公使她自卑,她想挣脱这种束缚,得到社会的认可;二是锲而不舍的追求个性的艺术风格。她一生强调个性,争取自由,渴望摆脱封建社会的束
东方女性形象的现象还原:高玉国工笔人物画的精神向度
作者: 郝青松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无功利   精神向度   东方   现象学   艺术风格   现代艺术   艺术家   女性形象   现象还原  
描述: 倚栏独立,长裙飘逸,一个惊世女子低眸回视,令后人浮想联翩。时空颠转,太空虚境,遥远的那个世界的美丽,亦真亦幻。高玉国的工笔人物画系列创作,是在消费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现象学意义的艺术真理探索。艺术世界的绵延,如一场探险之旅。一件艺术作品的深邃,正在于它表征了艺术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世界的体悟深度。如果艺术只是自然世界的再现,因为它和真理之间的隔膜,就免不了被柏拉图逐出理想国的命运。所以艺术的历史就是不断追寻真理的过程,艺术家假艺术之手,探索自然、社
美丽总是愁人的——米莱斯与他的忧郁女性形象
作者: 李新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眼睛   罗斯金   忧郁   艺术风格   两重性   作品   女性形象   莱斯   地平线  
描述: “美丽总是愁人的”,因为美丽的东西总是那么短暂、那么柔弱、那么遗憾,那么忧伤,给人一种爱怜与同情。英国画家米莱斯的一些作品就充溢着一种忧郁凄美的情调。他笔下的一些年轻女性无不静美而略带忧郁。
许鞍华与徐静蕾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
作者: 谭舒怡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来信   女性导演   异同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艺术风格   表达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描述: 许鞍华和徐静蕾同为国内著名女性导演,本文以《女人四十》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部电影为例,主要从艺术风格、创作心理两个方面比较了两位导演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
《荷塘月色》“荷花”意象分析
作者: 胡洁娜   罗江玉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分析   艺术风格   采莲   给亡妇   《荷塘月色》   情感寄托   朦胧美   西洲曲   爱欲   朱自清先生  
描述: 的散文具有"真挚清幽"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浓烈的"女性意识"。《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对"荷花"意象的诗意描写、爱恋之情以及赞誉文
我所追求的绘画风格
作者: 申晓轶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业素养   绘画风格   工笔画   画法   艺术风格   人物画   专门训练   美术创作   女性形象   军队  
描述: 绘画对我而言是职业,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能从事自己最喜爱的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是奢侈的。小时候只是喜欢涂涂抹抹,拿起彩笔,就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上一整天。高中时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开始了从附中到美院八年的专业美术训练。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工笔重彩,一个在中国绘画史中历史最久远,在中国画各个类别中“最讲究”的画种。 工笔画的讲究,是细节上的丰富和稠密,非一招一式、日复一日的专门训练不能造就。工笔又称细笔,这个名称除了有笔迹细致的直观所指之外,也有表明细节繁胜的涵义。
我国传统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异同
作者: 乔春梅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日本浮世绘   表现手法   江户时代   艺术风格   人类史   女性题材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纵观古今中外绘画,女性题材尤其美女形象作为"观赏"或"寄情"的对象历来都是一个永恒而又时尚的主题,不仅因其有着代表各阶级的功利性,更因其有着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而广为人们所喜爱。对于女性美的描绘,其实在人类史前就已出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对各国的
自然之风梦幻之境
作者: 黄立安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理念   珠宝   建筑设计   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   设计师   影响深远   自然   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新艺术运动是指大约1880至1910年间,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主义运动。新艺术风格影响到艺术和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家具、服装、书籍插图以及珠宝首饰设计等等,而且和文学、音乐
"画比天大"——谈我的母亲
作者: 宋红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教育   艺术风格   美术学院   母亲   农村妇女   陶行知   育才学校   江南农村   女性形象   中国美术  
描述: 我的母亲宋贤珍是我国当代较早成名的少数女油画家之一。儿时在上海陶行知育才学校接受美术启蒙教育,后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58年毕业。第一次被美术界关注是在第三届全国美展上,她的处女作《她们在成长》获得很高的评价,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幅画表现了几个江南农村女子坐在床前聆听一位知青读书的场景,浅绿色调的画面充盈和洋溢着青春的
航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吴蕴东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新时期   女作家   艺术风格   文学潮流   女性形象   小说   作家群  
描述: 在汹涌奔突的新时期文学潮流中,一支由为数可观的女作家结成的作家群已经形成。航鹰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骁将,她以自己独特的题材领域和明显的艺术风格引起了读者和评论者的关注。 可以说,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航鹰的名字之前,先就熟悉了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明姑娘、金鹿儿。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