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霍霞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自审   铁凝  
描述: 铁凝作为一个女作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一种本能的关注,对女性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铁凝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梳理出她从显露到凸出到形成的女性意识,同时挖掘铁凝小说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索,以启发人们深入探索女性的真正价值与解放道路。
苏童《妇女生活》中女性的无情“审视”
作者: 杨利聪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母   自审   审祖  
描述: 苏童的作品里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形象,颂莲、秋仪、小萼都是荧幕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这里要讲的《妇女生活》同样也是一部有关女性的一部作品,不同的是作者把三位女性放在一个家庭背景里,看她们如何审视彼此的生活,分别从"审祖"、"审母"、自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论张爱玲的小说
作者: 杨欣   来源: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合谋   逃避自由   自审   内在分裂  
描述: 自审的努力。以“黄金”与“情欲”为切入点的发掘让她陷入了一种与历史合谋的悖谬之中;同时,主体精神的自恋与自悯,对传统文化的过于认同与亲和,让创作主体与女性形象无法走向与绝望的抗争,而是上演了逃避自由的悲剧。
自审的内限:张爱玲的小说及其它
作者: 龙永干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合谋   逃避自由   自审   内在分裂  
描述: 将张爱玲的小说置于整个现代文学的流程中考察,可发现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意义在于摒除传统及五四以来女性生存的某种话语遮蔽,明示了女性残酷的生存处境,实现了文本经验和自我经验的融合,并试图以此为契机实施自审
走进女性——苏青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徐晓梅   来源: 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青   生存   自审   女性  
描述: 苏青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的生存状态,记录了女性走向解放的 沉重步履,反思了她们成为“第二性”的自身原因、主观原因。
走出塔的女人——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分裂意识
作者: 田美莲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分裂的现实状态   自审   女性分裂意识   女性分裂心理状态  
描述: 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在世纪交会之际,迎接着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与中华民族共振的发展史上,有过辉煌成就,也曾经迷失过、彷徨过。20世纪晚期女性写作对此运行轨迹作了真实的记录。可以说,80年代以降历史机遇的馈赠与西方女权理论的诱导,直接强化与指导着走向开放的女性书写。80年代初一些女作家以不让须眉之气魄,以自己的“雄性”,显示出锐不可挡之气势,意欲与男人“一决天下”,如《方舟》(张洁)中女性的勇气固然可佳,但这不能不说是在对自我规避、扭曲;85年文学新潮前后的一些女性作品,如《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等有着女
自审·批判·超越——试析20世纪女性写作的自审视角
作者: 胡慧翼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生命本体   女性意识   自审  
描述: 20世纪女性写作有一个鲜明的自审视角,所谓的自审,指向的是男权文化传统积淀下来的女性丑恶和她的本质弱点。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等一批女作家感应时代的氛围,切入到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
自审·批判·超越——试析20世纪女性写作的自审视角
作者: 胡慧翼   来源: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生命本体   女性意识   自审  
描述: 20世纪女性写作有一个鲜明的自审视角,所谓的自审,指向的是男权文化传统积淀下来的女性丑恶和她的本质弱点。本文旨在剖析每一个时代,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等一批女作家感应时代的氛围,切入的对女性
霸王别姬与姬别霸王
作者: 孙鸿   来源: 安康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自审   改写  
描述: 从女性文学视野研究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 ,它的意义不仅是写作技巧层面上的 ,更是女性意识的文学表现 ,是对男权话语的改写。
霸王别姬与姬别霸王:谈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
作者: 孙鸿   来源: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自审   改写  
描述: 本文从女性文学视野分析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认为它的意义不仅是写作技巧层面上的 ,更是女性意识的文学表现 ,是对男权话语的改写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