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零余女巫到女性觉醒
作者: 张明花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女性人物   第二性  
描述: 压制为“第二性”。丽嘉娜模仿父权的技俩复仇,被评论为女巫。本文通过描述哈伯德家三代女性的发展与觉醒,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觉醒,挣脱了父权的阴影这一过程来说明女性也要与男性一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地位和义务。
张爱玲对"第二性"生存困境之思考
作者: 郎学初   来源: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弱势群体   第二性  
描述: 张爱玲以其独具的全新的角度对人性尤其是女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剖析,她为我们探索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形象性的史料,揭示了第二性成为弱势群体陷入困境的原因.张爱玲对第二性生存困境的思考,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为我们研究女性文化及女性文学拓宽了道路.
第二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分析——以李昂《杀夫》为例
作者: 张驰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杀夫》   男性沙文中心主义   李昂   女性形象   第二性  
描述: 西蒙·德·波伏娃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第二性》中她提出: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造就了女人。在经济不独立的前提下,女性被迫按照男性
“昙花一现的反叛”浅析网络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传统回归
作者: 王晓非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子美   女性形象   安妮宝贝   男权主义   第二性  
描述: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一直笼罩着浓厚的男权主义阴影,古典文学中的"怨妇"、现代文学中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当代文学中的"第二性"定位,大致体现了这一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网络文学发展中,以
道德审美的限度——析路遥小说的女性观兼谈创作心理
作者: 肖庆国   来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遥   谱系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第二性  
描述: 女性形象谱系在路遥小说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大致可以概括为忠于传统道德与反传统道德的性格特征,后一种性格特征历来鲜为研究者所关注。二者都遵循着基于路遥小说中女性观的创作原则,即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视角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仅是被作为男性形象价值的附属,女性自身价值的独立追求成为了被消解的权力对象。这折射出了路遥自我意识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强烈的主观介入,造成了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扁平化与精神理想化色彩。
摆脱现代“第二性”,重拾女权主义
作者: 陈思宏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男女平等   女性气质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波伏娃对女性自由的追求,从1949年出版的被尊为西方妇女“圣经”的《第二性》开始,尽管因为思想尖锐脱俗而受到些许人极端的言辞抨击,但是她带给人们心灵的冲击和洗涤以及对国际妇女运动的影响,让她成为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第二性: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晓东   来源: 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痛苦   鲁迅研究   侮辱   爱情   萧红   女性形象   男人   年轻女性   第二性  
描述: 一萧红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在中国的文学史中,萧红,是一个曾经长期被遗忘的名字。虽然她在31岁的风华之年即辞世,却留下了100多万字的作品。虽然她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坎坷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焦点,她的文学作品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却还是渐渐放射出掩盖不住的
中国女性艺术家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孙欣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群体   女性观念   客体化   女性意识   个人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性   第二性  
描述: 男女之间的身份差异正如西蒙·波伏娃在她的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中所说:"男人永远不会以性别为起点去表现自身,他不用声明他是一个男人。
英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
作者: 向丽华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构造   传统   历史   英国小说   奥斯汀   女性形象   作家创作   第二性  
描述: 英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
纠缠在艳羡与拒斥之间:20世纪中国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中的“坏女人形象”叙事研究
作者: 程革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农村题材   地主阶级   叙事研究   叙事者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潘金莲   男人   第二性  
描述: 波伏娃在《第二性》第一卷的扉页上引用了毕达哥拉斯的一段话:"有一个产生了秩序、光明和男人的好本源和一个产生了混乱黑暗和女人的坏本源。"(1)看来把女人与"混乱"、"黑暗"和"坏"联系起来的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中国的先哲对女人进行诸如"小人"、"难养"、"祸水"、"误国"等的描写也并不是中国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