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近代知识女性与妇女解放
作者: 畅引婷   来源: 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   妇女解放   知识女性  
描述: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除当时有利的客观环境外,知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后,与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相适应,一批妇女先进分子提出并努力践行的“去依赖”、“尽义务”、“增能力”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在近代妇女解放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当代妇女运动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知识女性在妇女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 王秀兰   来源: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中国   妇女工作者   知识女性  
描述: 知识女性在妇女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政治觉醒
作者: 陈文联   刘翔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亥时期   政治觉醒   知识女性  
描述: 辛亥时期知识女性在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活剧,显示了中国妇女的政治觉醒和巨大力量。这种政治觉醒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振笔墨,洒墨泪,唤醒女界参政意识;弃脂粉,事铁血,投身反帝反清斗争;结团体,争权利,启动近代参政生活。辛亥知识女性的政治觉醒,是先进女性面对创巨痛深的历史变局而产生的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与迅猛而来的近代西方文化在特定的时空点交叉碰撞的产物,它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权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问题研究
作者: 刘兴民   汪宜丹   张庆彩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校   职业能力   知识女性  
描述: 考察高校知识女性在职业能力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对于中国妇女争取平等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的现状,提出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营造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高校要为知识女性提高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妇女组织要成为实施跨世纪女性成才的基地;知识女性要发扬"四自"精神,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爱情与革命的抉择——论“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知识女性“成长/改造”模式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与爱情   “十七年”女性文学   “成长/改造”模式   知识女性  
描述: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论现代知识女性自我生命意识的建构:以20世纪女性小说为研究场域
作者: 周艳丽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知识女性   女性文学  
描述: 生命意识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内在生长点,女性文学以生命意识建构的形式,在寻找着合适中国特点的性别和谐发展的道路。纵观20世纪以来女性小说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女性生命意识的表达走过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女性生命意识的甄没和生命意识的张扬和理性回归的道路。
丁玲审美理想解读
作者: 徐继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创作个性   知识女性   审美理想  
描述: 丁玲的审美理想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的,也显示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女性文学的独特个性。对她审美理想的解读,就是对她艺术个性的尊重和彰显。以往的丁玲研究习惯从大的命题入手,事实上往往容易引起争论,并不是都能有助于对丁玲理解的深入。本文从具体文本入手,以小切口、深挖掘的方式探讨丁玲的审美理想与作品的关系。这样或许能更加贴近丁玲的创作心理。
何处是归程:解读庐隐笔下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作者: 刘丽华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庐隐小说   知识女性  
描述: 庐隐是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代女作家群的杰出代表,她凭借“问题小说”与冰心齐名。庐隐的作品总是透出悲哀的意味,是一位悲哀的叹美者。本文试图从情与理、爱情与婚姻、传统与现代等几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女性性别立场来探究庐隐笔下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并以此为视点来探视庐隐的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
试论女性文学的民间想象
作者: 刘日红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描述: 知识女性在作品中讲述的民间并不是真正的民间,而是想象的产物,这样一个对于民间大众的叙事关系模式,即“想象关系”。这一想象分为两个方面:一、想象:作为策略的生成与发展。二、想象:作为自我的守护方式
汉代知识女性产生的背景及其文学创作
作者: 沈立东   王晓雯   沈倩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文学史   贡献   知识女性  
描述: 两汉时期造就了一大批学养兼备、才智卓异的知识女性,为女性文学创作队伍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妇女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象。主要表现在诗歌、赋和散文三个方面。
< 1 2 3 ... 6 7 8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