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走向自觉的女性绘画
作者: 陶咏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失落”   女性特质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集体经验   绘画   女性形象   徐悲鸿   中国油画  
描述: 何为女性绘画?陶咏白研究员认为,凡出于女画家之手,以女性的视觉描绘女性生活及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绘画,称为女性绘画。中国女油画家的创作,经历了历史的“失落”和八十年代女性自发的回归、九十年代女性自觉的追求的过程。张鹏、李移舟、察德清三位分别就新中国女雕塑家的创作、五十年代中国视觉图像中女性符号的创造和女装设计中造型结构的“力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王朝闻先生就(石涛画学事义)一书给著者杨成寅先生的信,论及在美术史论研究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以及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问题,对
对女性期刊的女性主义批判
作者: 宋美娅   来源: 观察与思考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期刊   文章   男女平等   女性报刊   中国妇女   世妇会   妇女发展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妇女报刊  
描述: 报刊,年发行总量达到2亿多册(份),占全国报刊发行总量的1/20.如此的阵容,实在是一个强大的舆论阵地.
“三言”“二拍”所显示的男女平等意识
作者: 王引萍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三言”   男女平等   男子   《二刻拍案惊奇》   丈夫   “二拍”   女性形象   《醒世恒言》  
描述: 女性发出了要求在婚姻、家庭、乃至教育、参政方面取得平等地位的呼声 ,表现了作者、编者对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虽然其中有些描写符合封建礼教的传统思想 ,但是 ,其进步之处还是有反封建与接近近代之
重视并加强大众传媒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
作者: 吕钦文   来源: 新长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常务副部长   体陷阱   社会主义   男女平等   资产阶级法权   基本国策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小康社会  
描述: 平等,是一个有声响、有热度、有鼓动力、感召力的词汇。消除不平等的现象,是革命的动力,也是目标,让人热血沸腾、解放后,吃社会主义“大锅饭”,就以为已经平等了,离共产主义不远了。“文革”中,提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反“走资派”,又使人觉得所谓平等还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谈论、争辩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平等和效率中的两难选
《乔影》--中国古代知识女性的愤懑与呼号
作者: 浦汉明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扮男装   男作家   乔影   女作家   中国古代   封建时代   男女平等   《四声猿》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清人杂剧中,女作家吴藻的《乔影》是一朵奇葩.它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古代知识妇女的怀抱,在当时的文坛引起轰动,“闻者传钞,一时纸贵”①,令男性作家们发出了“须眉未免儿女肠,巾帼翻多丈夫气”②的赞叹.今天,我们诵读那气势不凡的曲词,仍能感受到封建时代知识女性的脉搏,心灵不能不产生强烈的震颤.吴藻,生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卒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字苹香,号玉岑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她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长成后嫁与商人为妻.在缺少文化气氛的家庭环境中,她却独独喜爱绘画、弹琴、读诗词.经过苦学,
关于新时期女子教育问题的思考
作者: 阎广芬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标体系   女性教育   新时期   男女平等   女性解放运动   女子教育   动力机制   舆论导向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描述: 关于新时期女子教育问题的思考阎广芬社会革命启迪了女性自主意识,女性认识到自己同男子一样作人的存在,走出家门,参与社会,这是女子教育发展的最直接动因。今天改革开放,为妇女参与社会和各方面权益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女性又一次发现了自我,不仅仅认识到自己作...
析中国女性解放的内涵
作者: 刘芳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的解放   自我价值   男女平等   女性解放运动   自身解放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   中国女性解放   性别平等  
描述: 女性首先是人,女性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是它的战略含义,而实现性别平等、女性的自身解放,两性的和谐发展,是女性解放的现实的具体含义。女性实现自身解放是时代赋予女性的迫切任务,主要指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价值的实现。实现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创造美好和谐的人类社会,是女性解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论沈从文的妇女观
作者: 陈林群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文集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女子   男子   妇女观   女性形象   人性异化   具象化  
描述: 再也没有比沈从文更坦白的了,“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如果娇小美丽、善良纯朴、活泼可爱的翠翠、夭夭们不是沈从文人性理想的具象化体现。那么,还有谁配被供奉在这座神庙中呢?有意思的却是沈从文竟是以这样的口吻来议论女性的:“天生一个女人,她的最大的义务,就只是把身体收拾得很美。”“女人就应作女人的事。女人的事是穿绣花的衣
女性用语小议(下)
作者: 王秀珍   来源: 日语知识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议   男性用语   男女平等   女学生   男女用语   女性用语   女中学生   语言的使用   女性形象   女大学生  
描述: 那么女性用语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呢?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自然会首先联想到男女平等观念的提倡。
女性悲剧的体验与书写——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掖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的发现   性别歧视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女性悲剧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形象   现代女作家   女性本质  
描述: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生命本体的特殊性、本质性以及对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认识,它是由女性自己拿起笔来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向社会向文化向人性发言——“我手写我心”所高标独立的.在我国,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期.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序幕.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斗争也由此正式启动.一批现代女作家迎着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新时代曙光,勇敢地冲出了封建父权意识的幽暗历史隧洞,昂首登上了现代文坛.她们把“人的发现”,这一五四新文化思想的核心具体化为”女性的发现”和“女性的复
< 1 2 3 ... 12 13 14 ... 37 38 3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