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报纸的性别话语建构及内在冲突
作者: 张桂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报纸   消费主义   性别话语   女性人物  
描述: 女性报纸为了突出自己的性别特色,在四个层面试图建构具有女性特质的性别话语:其一,色彩、版式的女性气质;其二,大量的女性人物报道;其三,以女性需求为目标的内容设置;其四,女性视角与女性话语方式.在具体策略上则注重性别化运作,颠覆男女"看"与"被看"的关系,突出女性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责任感,用女性专家的声音纠正弱势女性的刻板形象.尽管女性报纸努力建构统一的女性话语体系,但女性主义、男权意识与消费主义的纠结,导致其话语内部仍然存在着冲突.如何解决这种冲突是女性报纸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琪客文学特性与研究综述
作者: 卢迎如   来源: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琪客文学   女性身份   母题   消费主义  
描述: “琪客文学”是一种以婚恋、消费主义与女性成长为三大母题的女性文学类型。围绕这些母题,国外已有一定研究成果。然而,学界对琪客文学作为女性书写的评价褒贬不一。这导致了其研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对琪客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母题以及相关研究的梳理将有益于促进学界对该文类特征、学术价值及研究视角的进一步认识。
更加困难同时也生机勃勃——评浪漫爱情类型电影《陆垚知马俐》
作者: 尹珊珊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喜剧   女性分析   消费主义   《陆垚知马俐》   浪漫爱情类型电影  
描述: 《陆垚知马俐》是内地当代都市爱情电影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它提供了富有当代性的爱情关系,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时代符号,同时又呈现出当代浪漫爱情类型电影的创作困境,本文以《陆垚知马俐》的文本分析为主,尝试通过以当代浪漫爱情类型电影的创作困境为起点,进而提示该片在剧作上的不足之处,以及提出消费主义下女性形象塑造的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解读该片,同时提出自己的思考。
女主播电台运营的女性主义呈现--以FM104.5十二星座女主播电台为例
作者: 王巧娴   施玲   来源: 新闻知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女主播电台   消费主义   女性主义   男性霸权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全国首个十二星座女主播电台——浙江电台FM104.5为分析文本,解读节目中的女权主义表象以及隐藏其中的男权中心思想和消费主义。发现女主播在彰显其个人主体性和话语权的同时,亦深受父权和商业社会的桎梏,女性主义风格的表象并不能掩盖其本质,反而造成更多的性别刻板印象。在以人为本的环境下,媒体应正确运用性别视角,促进新女性形象的表达。
消费主义时代下女性意识“被遮蔽”现象浅析——以电影《黄金时代》与《心花路放》为例
作者: 李晓艳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时代   女性意识   消费主义   心花路放   被遮蔽  
描述: 在消费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票房成为衡量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与同档期上映的《心花路放》相比,《黄金时代》在票房上可谓惨败。《心花路放》与《黄金时代》的交锋,不仅代表"商业"与"艺术"的对峙,更隐藏着强烈的性别对峙。观众无论男女,全都沉浸在"心花路放"之中,观赏着由男性目光主宰的作为"性欲窥视"对象的女性形象。这种女性意识的"被遮蔽"现象值得电影人反思,可要想改变现状却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羡慕与疑惑:德莱塞对消费主义的文学解读:以嘉莉妹妹形象的塑造为中心
作者: 韩小聪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嘉莉妹妹   欲望   消费主义   符号   双重身份  
描述: <嘉莉妹妹>创作于美国向消费主导型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越来越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德莱塞通过嘉莉,这一在消费浪潮中沉浮的女性形象,揭示出消费主义笼罩下的社会特征及展现于其中的人际关系.本文以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相结合,分析体现在主人公身上及其所处环境中的消费主义的特征,探讨消费主义对德莱塞的影响及他对消费主义所持的态度.
从传媒政治经济学视角看中国当代女性期刊变迁
作者: 石鑫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期刊   妇联   传媒政治经济学   消费主义   性别  
描述: 从传媒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女性期刊的运作和内容发现,在传媒市场化过程中,女性期刊的营销模式发生了从发行主导型向广告主导型的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传统妇联期刊的式微和时尚期刊的兴起,反应在期刊内容上,则出现了迎合男权思想和消费主义的趋势,使女性形象与“家庭”和“消费”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
浅析《美国的悲剧》中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女性群像
作者: 童心丹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的悲剧》   消费主义   婚姻爱情观   悲剧命运   女性群像  
描述: 德莱赛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作家,他在小说《美国的悲剧》中塑造了很多消费时代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很容易被影响,或追求富裕享乐的生活或进行挥霍性消费,爱情与婚姻被她们当做实现梦想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时代的女性和她们的婚姻爱情观来阐释美国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女性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在异化的消费社会,女性很难得到纯洁的爱情与幸福的婚姻。
《太阳照常升起》与消费主义文化逻辑
作者: 杨慧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太阳照常升起》   文化逻辑   消费主义   海明威  
描述: 《太阳照常升起》的文体生产,作为形式的意识形态,与1920年代美国新兴的消费主义文化逻辑构成了奇异的关联与共谋。海明威的"男子气概"乃是现代性语境下的乌托邦投射。勃莱特女性形象也只是在男权意识形态所容许的范围做了有限反抗,并最终沦为商业文化的消费对象。
羡慕与疑惑:德莱塞对消费主义的文学解读
作者: 韩小聪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嘉莉妹妹   欲望   消费主义   符号   双重身份  
描述: 《嘉莉妹妹》创作于美国向消费主导型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越来越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德莱塞通过嘉莉,这一在消费浪潮中沉浮的女性形象,揭示出消费主义笼罩下的社会特征及展现于其中的人际关系。本文以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相结合,分析体现在主人公身上及其所处环境中的消费主义的特征,探讨消费主义对德莱塞的影响及他对消费主义所持的态度。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