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梅兰芳】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也论昆曲与梅兰芳
-
作者:
朱恒夫
来源:
戏曲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昆曲
启示
关系
梅兰芳
-
描述:
回顾梅兰芳一生的舞台实践,从未和昆曲分离过,而且两者还不是一般的关系。昆曲之于梅兰芳,是乳育的关系、携挈的关系;梅兰芳之于昆曲,是抢救的关系、传承的关系。向梅兰芳传授过昆曲艺术的亲朋师友有梅雨田、陈
-
宣统二年《正宗爱国报》中的梅兰芳演出广告——兼论及梅氏早期艺术经历
-
作者:
吴新苗
来源:
戏曲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惠芳
王瑶卿
梅兰芳
《正宗爱国报》
演出广告
-
描述:
宣统二年《正宗爱国报》刊载了梅兰芳70场演出广告,这是最为集中地反映梅兰芳早期艺术经历的珍贵史料,属学界首次发现。从广告中梳理出梅氏常演的24个剧目,以及“宗时小福一派”的艺术传承。梅氏长期表演这些
-
李胜素:京腔京韵自多情
-
作者:
张媛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唱歌
京剧
上升
演员
梅兰芳
-
描述:
提起李胜素,许多喜欢她的戏迷都说,她的表演艺术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即扮相美、声音美、身段美、舞蹈美。作为国家一级演员、梅派传人中的代表人物,李胜素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也让不少海内外的京剧爱好者们从她身上.依稀看到了梅兰芳大师当年的风采。
-
传统与现代双重视域下的梅兰芳:以梅兰芳早期作品为例
-
作者:
王露霞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新文化运动
文化原因
梅兰芳
表现形式
时代精神
戏曲艺术
女性形象
五四
中国传统戏曲
-
描述:
"五四"时期,一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曾以极端的方式,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甚至主张"旧剧应废"。但诡异的是,那个时期乃至整个20世纪,梅兰芳戏曲艺术不仅没有被废除掉,反而受到
-
“京剧男旦”后继有人?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里程碑
男旦
四大名旦
学习
中国京剧
北京京剧院
梅兰芳
女性形象
布莱希特
-
描述:
男旦,作为中国京剧史上的一个存在,曾在京剧舞台上盛极一时。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作为京剧里程碑式的人物皆为男旦。梅兰芳塑造的美丽女性形象,甚至倾倒了卓别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等世界艺术大师。但目前舞台上出现的男旦寥寥无几。
-
留得芳名共到今 缅怀“闽剧梅兰芳”郑奕奏
-
作者:
林光耀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州
福建省
表演艺术
毛主席
新时代
梅兰芳
演出
女性形象
杜十娘
传奇
-
描述:
1956年2月,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时,毛主席亲切接见了郑奕奏。时任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沈雁冰向毛主席介绍郑奕奏的情况。毛主席说:"《炼印》就是你们福建的吧。"郑奕奏回答说:"是,是。"毛主席笑着说:
-
坂东玉三郎:女形与艺道
-
作者:
萨苏
来源:
东西南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京剧
戏剧
女性角色
艺术家
梅兰芳
演出
艺术形式
歌舞伎
-
描述:
“坂东玉三郎”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梅兰芳在中国。他端庄、高雅的“女性”形象 经久不衰,在日本歌舞伎界之地位无人可及。 1919年,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一次访日,精湛的表演几乎引发了一场“梅旋风
-
京剧电视剧的"她世纪":有感于"梅兰芳金奖"得主郭跃进和她的"飞天奖"《佘赛花》
-
作者:
戴谨忆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京剧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杨家将
跃进
梅兰芳
女性形象
电视剧
女性主义
-
描述:
"杨家将"中佘赛花(佘老太君)故事最早产生于民间,主要有评书、小说和戏曲等几种表现方式,内容大多是佘赛花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事迹.在封建社会中,杨家将题材的忠孝观念符合了家国臣君的道德规范,因此受到上层统治者的大力宣扬,尤体现为慈禧钦定的清代宫廷戏<昭代萧韶>(北宋杨家将故事).
-
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解放前二、三事
-
作者:
蒋忠兴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放前
马尾船政局
戏班
表演艺术
《长恨歌》
《杜十娘》
艺术风格
闽剧
梅兰芳
女性形象
-
描述:
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解放前二、三事蒋忠兴郑奕奏是一位久负盛名的闽剧表演艺术家,闻名本世纪的闽剧四大名旦之首。1902年,在一个凄雨苦风的日子里,长乐县马头村一个贫苦家庭"哇哇"生厂一个小男孩,这便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福建"梅兰芳"郑奕奏先生。郑奕奏6...
-
德艺双辉的艺术大师:程砚秋
-
作者:
涂沛
来源:
百科知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名旦
程砚秋
艺术风格
艺术家
双辉
艺术大师
梅兰芳
女性形象
《顺天时报》
德艺
-
描述:
秋以及早于他成名的梅兰芳等艺术家,在竞演新戏中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由于众多艺术家在艺坛上的争奇斗艳,引来了报界对他们宣传的花样翻新。1927年。一家名叫《顺天时报》的副刊,让观众以投票方式选举最佳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