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一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较量: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伊芙琳》
作者: 钱俊   刘单单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本我   《伊芙琳》   超我  
描述: 在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中,女主人公伊芙琳刚开始憧憬未来、渴望摆脱过去,然后陷入两难境地、内心挣扎不已,最终向现实妥协。这其实就是女主人公伊芙琳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较量
本我.诗意.和谐
作者: 李一媛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女性意识   本我  
描述: 凌叔华作为新文学初期的女作家,其代表作《酒后》不仅完成了对女性本我意识的探讨,也完成对人性的深层次探究。凌叔华坚持从生命本相出发,几乎是在凡人俗事的“安稳”当中还原女性真实心灵历史,展现女性作为
人格结构理论视域下的《简·爱》女性形象
作者: 王艳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自我   本我   弗洛伊德   超我  
描述: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简·爱》中的女性形象,论述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海伦·彭斯、伯莎·梅森对于简.爱性格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德莫福夫人的本我自我超我
作者: 程珂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莫福夫人   夫权制   自我   本我   超我  
描述: 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的心理分析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德莫福夫人>中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进而揭示19世纪欧洲夫权制体制下对女性的压抑.
吕蓓卡:你是另一个分裂的“我”——《蝴蝶梦》中吕蓓卡和叙述者形象分析
作者: 许绮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裂   自我   本我   叙述者“我”   吕蓓卡  
描述: 吕蓓卡和叙述者我是《蝴蝶梦》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不管是在外形还是性格方面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吕蓓卡是叙述者我另一个分裂的自我,她是被压抑的本我,按照快乐原则活动,盲目追求满足。叙述者我属于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是按照现实原则活动。两者相结合才构成一个真实的自我。
从弗洛伊德人格观谈简·爱的心理结构
作者: 张磊   武丽梅   来源: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性格   本我   简·爱   超我  
描述: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坚强、自尊、独立,富有反抗和勇气,是世界众多文学作品中一个光辉永恒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心理结构理论来解读简.爱复杂而典型的性格,以进一步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圆满的“自我”——论丁玲小说中女性人生道路的选择及其意义
作者: 刘勤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小说   自我   本我   超我   女性  
描述: 丁玲一生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在她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女性形象系列。这些小说中女性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我"原发冲动阶段、"自我"抉择/摩擦阶段和"超我"拔升阶段,丁玲借此探讨了女性人生道路选择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藏在人物身后的性格
作者: 余小蕊   来源: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自我   本我   呼啸山庄   超我  
描述: 艾米莉·勃朗特将自己隐藏在小说《呼啸山庄》的深处,通过研究小说的女性人物可以找出艾米莉藏在人物身后的性格。凯瑟琳代表了艾米莉的“本我”,小凯西代表了“自我”,奈莉代表了“超我”。但是没有“他者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两个女性人物
作者: 杨华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存在形式   自我   本我   超我  
描述: 男权社会里表象存在,是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不得不表现出来的"超我",而萨拉是蒂娜去除伪装后女性意识里的反叛和独立的"自我"与"本我"。
谢幕与抉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红处方》
作者: 李林   来源: 心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本我   弗洛伊德   超我   《红处方》  
描述: 《红处方》是毕淑敏第一篇长篇小说,它从心灵层面叙述了吸毒人员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的毕淑敏费尽心血将毒品串联成成一个血与泪的故事,该作品也被称作“中国第一部戒毒小说”。小说中三个女性人物和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有密切联系,体现出“三我”之间的冲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析小说,可以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冲突及悲剧产生的原因,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及吸毒引发的悲剧。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