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较量: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伊芙琳》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刊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在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中,女主人公伊芙琳刚开始憧憬未来、渴望摆脱过去,然后陷入两难境地、内心挣扎不已,最终向现实妥协。这其实就是女主人公伊芙琳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较量与冲突、调整与妥协的过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伊芙琳成长的过程,从“本我”的张扬,“自我”的调节,到“超我”的规训,揭示出伊芙琳在人生两难处境中面临抉择时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更细致地把握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而更好地理解伊芙琳这一矛盾复杂的女性人物形象。
【年份】2014
【期号】第6期
【页码】15-18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4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美国悲剧》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朱丽蒙 年份:2011
- 2、爱玛的生死爱欲——用精神分析学分析《包法利夫人》 作者:周梦洁 年份:2017
- 3、本我、自我、超我——《安吉堡的磨工》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作者:张娟 年份:2006
- 4、血色茶花夺目红 作者:蔡晓琴 年份:2010
- 5、本我·自我·超我——评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 作者:崔美云 年份:2005
- 6、女性的自救宣言:对独幕剧《琐事》中女性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 作者:张蓝予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