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日本】搜索到相关结果 88 条
-
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女人
-
作者:
陈晓兰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
女性形象
郁达夫
-
描述:
郁达夫主要从政治军事、地域、文化和日常生活三个层面认识日本,他的日本观也表现出三重性,三者既分离又结合。在文学创作中,郁达夫个人与日本的关系主要通过跨种族的两性关系得以体现,性别意识与国族意识、男性身份与民族身份相互对立。小说中的日本女性形象体现了郁达夫对日本的道德评价,
-
母性的重建与女性的解放:试比较津岛佑子的“母性”文学与“反母性”文学
-
作者:
侯润芳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的自我
津岛佑子
日本
反母性
-
描述:
女性因生殖母性而被称为“丰饶的大地”,母性成为一种神圣的功能。但不能生育的女人不被社会所荣,母性的桂冠实际上也是一条限制女性实现自我、走向独立的枷锁。随着社会发展,20世纪70年代日本文坛掀起了反
-
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形象窥探
-
作者:
尹琳
来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日本
郁达夫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郁达夫,曾留学生活日本长达十年之久,与日本结下了复杂的因缘。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散文等作品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日本形象。文章通过梳理其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日本形象的作品,来分析这些
-
浅析日本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月神意象
-
作者:
蔡艳艳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
月神
日本
意象
-
描述:
月亮作为一个具有明显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天体,给人类漫漫黑夜带去光明。与此同时,有关月亮的文化便应运而生,且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其意义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日本,它就代表着一位男月神,而在中国的西南
-
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女人
-
作者:
陈晓兰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
女性形象
郁达夫
-
描述:
郁达夫主要从政治军事、地域、文化和日常生活三个层面认识日本,他的日本观也表现出三重性,三者既分离又结合。在文学创作中,郁达夫个人与日本的关系主要通过跨种族的两性关系得以体现,性别意识与国族意识、男性身份与民族身份相互对立。小说中的日本女性形象体现了郁达夫对日本的道德评价。
-
试论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乌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试论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鸟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试论郁达夫《沉论》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乌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试论石川达三笔下女性性格之流变
-
作者:
葛丽英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性格
日本
女性
-
描述:
石川达三是日本当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清晰地展现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女性性格随日本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流变的轨迹。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对于妇女问题的思考,构成了石川达三作品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
试论石川达三笔下女性性格之流变
-
作者:
葛丽英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性格
日本
女性
-
描述:
石川达三是日本当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清晰地展现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女性性格随日本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流变的轨迹。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对于妇女问题的思考,构成了石川达三作品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