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论穆时英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身体
作者: 杨程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穆时英   身体   女性形象  
描述: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生动而鲜活的女性形象——既有《南北极》中的底层女性,也有《Craven"A"》、《黑牡丹》中的摩登女郎,还有《公墓》、《玲子》、《第二恋》中的纯洁少女。不过无论哪种女性,要么是男性暴力发泄的对象,要么是男性赏玩消费的对象,要么是寄托男性乌托邦幻想的对象。她们的身体要么沦为了暴力的牺牲品,要么成为了物化都市的象征符号,要么因为疾病最终归于死亡。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女性,作为身体的主人,却无法主宰自己的身体,她们的身体一直处在男性的审视与控制下
解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两难选择以及亲情疏离
作者: 李新美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亲情疏离   社会道德   伦理选择  
描述: 本文以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作品的故事情境做了简单的论述;而后,对在作品当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描绘;其次,深入解析了华伦夫人的伦理选择;最后,就文章当中的道德困惑与亲情疏离进行了描绘。
“杜丽娘”符号对明清传奇男性形象刻画的影响
作者: 张岚岚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明清传奇   “杜丽娘”   刻画  
描述: 作为经典,《牡丹亭》对后世传奇创作的影响持久而深入。作为剧中中心人物的杜丽娘,其符号所指形成强力辐射,不仅对女性形象,更是对男性形象的刻画带来影响。男性对个体私生活领域的关注和追求热情得以激发并对杜丽娘的动作进行模仿,而在对"情"进行聚焦时出现的对立式分散,又使性别格局的不对等得以显现。
“满洲国防妇人会”探究
作者: 王宝凤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伪满   国防妇女会   军事后援  
描述: 满洲国防妇人会是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当局扶植筹建的妇女组织。该组织对东北的妇女进行奴化教育,宣扬"日满一德一心"、"民族协和"等殖民统治理论。同时组织了一系列的军事后援和后方奉献活动,在怂恿日军的侵华气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论妇女法律援助应增强社会性别视角
作者: 张伟伟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   性别视角   妇女权益   社会性别主流化  
描述: 中国加入《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国际公约》已有三十多年,中国的法律援助也已经有十七年的历史,然而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还未纳入社会性别视角。近年,中央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明确提出对妇女人群提供援助,并且将妇女组织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使得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初步具备了社会性别视角。根据实践中仍存在的问题,建议在未来的法律援助工作中采取多种措施增强社会性别意识,切实维护妇女权益,履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缔约国义务。
论藏族三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作者: 徐美恒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风格比较   女性文学   当代藏族小说  
描述: 当代藏族的女作家基本可以划分为四代人。老一代的益希卓玛堪称一枝独秀,是当代藏族的第一代女作家。她的小说表现了民族团结、汉藏人民亲如一家,共建社会主义的历史风貌。当代藏族的第二代女作家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梅卓、白玛娜珍、央珍等为代表,三者在选材、立意、叙述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格央、尼玛潘多、多吉卓嘎等是当代藏族的第三代女作家,她们的小说创作也形成了各自鲜明的风格。至于第四代藏族女作家,应该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在创作上尚处于萌芽期。比较分析当代藏族三代女作家的小说,可以从女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