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海滨故人》:梦幻的破灭与庐隐的悲歌
作者: 宋剑华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外恋   灵魂悲歌   海滨故人   男性恐惧   新女性  
描述: 《海滨故人》是一部最早以女性视角去反思“五四”思想启蒙的悲情小说,它以五位新女性卷入男性“婚外恋”的不幸遭遇与情感伤害,深刻地反映了新女性对于“恋爱自由”的思想困惑,以及她们对于男性启蒙话语的重新认识,进而传达出新女性欲求自立却难以自立的痛苦心声。这部作品文本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是“五四”新女性对于男权话语的理性批判:女性解放是男权话语的时代产物,是男性欲望强烈释放的激情言说;女性解放不是解放女性自身,而是解放男性压抑的生理本能。正是由于《海滨故人》表现出了女性觉醒意识,从而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老上海与新女性情爱主题之双重书写——论王安忆十年创作之先锋性与通俗性
作者: 郭华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先锋   旧上海   新女性   通俗  
描述: 老上海与新女性间的情爱主题在王安忆笔下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恋”到90年代中期《叔叔的故事》,旧上海主题与新女性探求自身出路,主要以情爱进行沟通。十年创作伴随西方思想解放大潮与本土中国传统文化市场及商品经济应运而出,明显带有先锋性与通俗性双重属性,是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并适应百年中国女性文学内在节奏在上个世纪末客观出现的先锋与通俗文化的分流和抗衡而进行的文本试验的必然,对我们重读一个作家和一段文学时期的女性写作具有深远意义。
老舍《离婚》中的多重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黄宏丽   来源: 报刊荟萃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旧女性   男权   婚姻   传统女性   新女性   知识女性   封建旧道德  
描述: 老舍先生在《离婚》中刻画了知识女性与传统女性这两组女性形象,我们也可以将这两组女性形象称作新女性与旧女性,文中的旧女性被旧社会的男权主义肆意蹂躏,他们的生命意识几近沦丧;文中的新女性每天在落后思想与精神压迫的困境中挣扎。文中的女性饱受男权主义与封建社会旧道德的压迫,两类女性都展现出了在婚姻中相似的情感依附以及生存需求。小说中刻画的女性形象无一不指证了女性自身主体意识的缺乏,是由于愚弱的精神以及奴性意识早已根植于她们的思想,从而导致了她们可悲的命运。
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看新女性形象:以《间谍》与《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为例
作者: 江润洁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间谍》   维妮   《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   女权主义   琳代尔   新女性  
描述: 新女性观念的提出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它不但推动了现实中的妇女运动,而且在文学世界中激发了女权主义观念的表达。本文以女权主义批评为视角,阐释分析了两个新女性文化大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康拉德《间谍》中的维妮和席莱纳《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中的琳代尔。
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看新女性形象:以《间谍》与《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为例
作者: 江润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间谍》   维妮   《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   女权主义   琳代尔   新女性  
描述: 新女性观念的提出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它不但推动了现实中的妇女运动,而且在文学世界中激发了女权主义观念的表达。本文以女权主义批评为视角,阐释分析了两个新女性文化大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康拉德《间谍》中的维妮和席莱纳《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中的琳代尔。
理想的时代新女性与现实的善良普通人:论王汶石和路遥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廖晓军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追求   艺术表现   新女性   普通人   小说   农村  
描述: 从时代新女性与善良的普通人、理想的激情与凝重的审视、同中有异的艺术表现三方面研究了王汶石和路遥小说在农村女性形象塑造上的不同特点和方法,可发现这两位作家在不同的时代环境氛围中不同的美学追求和创作特色.
关于曹禺《雷雨》中繁漪的悲剧形象分析
作者: 贾多芬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   雷雨   资产阶级   繁漪   新女性   抗争  
描述: 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周繁漪,是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文学形象的人物,一个封建与资产阶级性质同时具备的角色,一个渴望被爱、孤独、有复仇心理的女性。正是因为如此,繁漪所产生的悲剧力量震撼了当时乃至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雷雨》中的繁漪是不同于曹禺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她是自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其鲜明特色在于爱与恨两种极端相结合的性格,其复杂蕴涵则在于封建书香门第的等级观念与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共存,因而深切地显现出人性的矛盾性。在此,我们将对独一无二的繁漪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索
对新女性存在的言说与思考——比较分析《打出幽灵塔》与《雷雨》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杨志艳   关杨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情结   理性思考   女性意识   新女性   疯狂   感性观照   游移  
描述: 由于剧作家学识、修养和性别的差异 ,使得白薇的《打出幽灵塔》与曹禺《雷雨》中的“新女性”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从“新女性”人格的游移与疯狂、新女性理想的感性观照与理性思考和白薇的女性意识与曹禺的“阿尼玛”情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论陈染小说中的新女性
作者: 刘秀真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认知自我   陈染   新女性   性别意识   婚姻观  
描述: 陈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从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出发,写出了新时代中一类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对陈染小说的评述中,众多的评论家强调的是陈染的私人写作(个人写作),而本文则从陈染的小说出发,对陈染笔下众多女性形象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找出了几个共同点,以便更深刻地认识陈染,把握陈染。
觉醒与皈依——中国文学女性形象探微(二)
作者: 郑榕玉   来源: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   自由   觉醒   现代文学   皈依   意识   新女性  
描述: 本文就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五四”新女性作为一个横向的对照 ,着重探讨她们在思想启蒙运动冲击下不同层次的觉醒以及觉醒后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充分展示她们迥异的心路历程 ,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解读妇女解放这一社会命题。
< 1 2 3 ... 20 21 22 ... 31 32 3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