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对于弗朗索瓦兹·萨冈在中国的影响和接受的几点看法
作者: 李华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春   影响   接受  
描述: 中国读者喜爱萨冈是因为萨冈刻画出了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掩藏的人的空虚与孤独,衰败与苦闷而引发共鸣,中国青年作家喜爱萨冈是因为她提供了一种对于疼痛青春的写作态度与角度,女性们喜爱阅读萨冈是因为在她的作品中有传统女性所不敢想的被解放的女性形象。
韩邦庆《太仙漫稿》的“接受”与“创新”美学
作者: 徐炯   董国炎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邦庆   独造   出新   接受  
描述: 韩邦庆的文言短篇小说《太仙漫稿》诸篇,在《海上奇书》中连载,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大众接受方式,读者在接受过程的被动与能动昭示了晚清中国小说的接受关学。他的“出新”、“独造”的美学追求,反映为对
人性的光辉——唐传奇《莺莺传》形象解析
作者: 张锦绣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莺莺传》   女性形象   接受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将唐传奇《莺莺传》放在系统流传的进程中,结合接受美学和女性主义原理,通过对崔莺莺这一具有普遍美学意义女性形象的解读,试以分析莺莺故事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论当代中国作家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接受
作者: 哈旭娴   来源: 东疆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当代中国作家   接受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被引进中国.它在中国的影响经历了起步、发展与新世纪新发展三个阶段.受制于本土经验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介绍和翻译美国黑人女作家及其作品,在整个文学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作者: 哈旭娴   来源: 东疆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黑人女作家   中国   接受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被引入中国。它在中国的影响经历了起步、发展与新世纪新发展三个阶段。中国介绍和翻译美国黑人女作家及其作品,又受制于本土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在整个文学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
认同与触发:《女兵自传》的接受研究
作者: 陈思广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兵自传   接受视野   接受  
描述: 《女兵自传》是新文学长篇小说接受史上惟一的一部具有革命意味却在海峡两岸的接受者中,接受视野相近、接受阈值相仿、接受环链相承的传记小说,其接受视野导源于《从军日记》,《一个女兵的自传》已基本生成,在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与影响
作者: 丁伊莎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台湾   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接受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一经传入中国台湾,就迅速被台湾女性主义者接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兴起满足了台湾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兴起和发展,揭示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不断发展的成因,总结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贡献.
《雷雨》与《榆树下的欲望》:渊源、接受、本土化
作者: 孙慧春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雨   渊源   本土化   接受   榆树下的欲望  
描述: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雷雨》这两部剧作的题目、体裁、风格等方面都很接近,显示了这两位戏剧大师在艺术创作技巧上的相似,精心塑造底层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悲剧的观念,使家庭悲剧这一题材获得了广泛社会意义,特别是剧中女性人物的悲剧耐人深思。
歧视还是接受: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Aunt Alexandra和Scout体现出来的种族歧视文化冲突
作者: 王颖慧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杀死一只知更鸟》   种族歧视   亚历山大姑姑   斯各特   接受  
描述: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描述美国种族歧视的作品。通过对小说中两个女性人物Aunt Alexan-dra和Scout的比较,可以更清晰的体现出美国内战以后人们对黑人的态度转变:从极度的歧视到理解性的接受
李尔王之女高纳里尔在中国之形象变迁
作者: 常晓丹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视评论及其它   高纳里尔   女权主义者   中国读者   美学理论   接受  
描述: 通过对万方数据库中刊发的关于《李尔王》中高纳里尔形象研究的论文的调查分析,总结中国读者视域下高纳里尔的三种形象——"不孝女"、"恶妇"、"女权主义者",并分析中国读者视域下高纳里尔形象变迁的社会文化接受心理,从而研究高纳里尔这一莎剧女性形象在中国的接受状况。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