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传说到现代——琼瑶、梁凤仪小说创作比较
作者: 庄若江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注人生   情爱故事   琼瑶   生存境况   通俗文学   小说创作   读者群   创作比较   女性形象   梁凤仪小说  
描述: 琼瑶与梁凤仪的小说创作,无疑地都可归入通俗文学的范畴.她们同样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和知名度;同样以女性的视野关注人生社会,关注女性的生存境况;同样以情爱故事作为主要的抒写内容,以女性形象
男性文化视阈的终结:当前小说创作中的女权意识和女权主义批评断想
作者: 丁帆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文化   六十年代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心理分析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文化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描述: A 本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盛起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已悄然进入了中国文坛。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视阈,这种批评往往给人一种令人悚然的的解读结论。无疑,中国的这批女权主义批评家们一开始自身的批评历程就是侧重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摧毁着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以男性文化视阈为核心的牢固建筑体系,从事物的负面,也就是从女性文化的新视点来营造一个伦理道德观念和对世界认知方式的全新体系。以此来达到对事物“本质”真实的认识,与沿袭了几千年的男性文
女性对象世界的艺术把握--孙犁“酵素小说”初探
作者: 李永生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孙犁小说   小说研究   艺术把握   作家   艺术技巧   社会意义   小说创作   中篇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时间垫高了今天的研究者。当我们习惯于就孙犁的小说研究孙犁的小说,况且常常囿于作家的生平史料和创作本身,去研究孙犁小说创作所维系的时代背景,所揭示的社会意义,所运用的艺术技巧等等,我们会走向单向思维和尚处浅尝辄止的理论贫血症的窄路。当我们顿开思路、洞开世界理论研究的门窗,并且可喜地迎接东方和西欧一些国家出现的“孙犁热”的研究新潮时,才发现了我们研究工
论孙犁早期的小说创作
作者: 李永生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小说   作家   阴柔之美   现实主义深化   小说创作   浪漫主义   作品   女性形象   战争   艺术特色  
描述: 多少年来,评论孙犁的文章篇什济济,高见累累。但关于他的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化的探讨,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有的文章认为,孙犁的小说只能给人以美感,即那细腻的儿女情、家常情,那如入仙境的情景交融的意境描写,那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和富有女性阴柔之美的艺术特色。有人认为孙犁是乐天派,总是以乐观开始,以乐观告终的大团园主义,谈不上现实主义的深化。还有人认为,从思格斯关于
对无奈生存的冷静观照
作者: 张久丽   来源: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作家   观照   小说创作   相对集中   成熟度   蒙汉杂居   女性写作   女性生存   女性形象  
描述: 《坐在阳光下入梦》是我区青年作家浩日沁夫的小说自选集。这部集子辑录了他从事小说创作以来陆续发表在全国各地刊物上的大部分小说。用我区老作家白雪林先生的话说:"小说已写得很不错,在内蒙的青年作家里已崭露头角,使人不可轻视了。"笔者拟从作家对女性生存境遇的观照来解读浩日沁夫的创作。女性与性是时下文坛相对集中的话题。标榜"女性写作"更是一些人用以招徕读者的利器,更有论者从写作者对女性的态度与对性的认识的角度来界定其思想的成熟度。这样的标榜与论定自有一些道理,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这样做与文学自身相悖的功利性。浩日沁夫
一曲哀怨凄丽的歌——读《水上女子芦苇花》
作者: 黄书泉   来源: 清明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关系   女子   小说创作   支点   人物性格   中篇小说   水上   文化背景   人生   女性形象  
描述: 我以为中篇小说《水上女子芦苇花》(作者:熊尚志,载《清明》1990年第2期,以下简称《女子》)是安徽近年来小说创作的一个硕果。一部成功的作品总有其主要支点。《女子》的成功支点便是塑造了狗儿这一女性形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哟! 她有着最姣好的面容,绝顶的聪慧和
丁玲的女性意识及在创作中的表现
作者: 李晓峰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群体   女性作家   自我意识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丁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描述: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研讨会纪要
作者: 刘学明   来源: 当代作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篇历史小说   雍正皇帝   作家   二月河   小说创作   作协   历史事件   女性形象   评论家   研讨会纪要  
描述: 1月22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和北京四汇文化公司在中国作协文采阁联合召开了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高度评价了这部小说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巨大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指出了这部小说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现将这次会议的发言记录摘登如下。
《情人们和朋友们》的人格力量
作者: 项明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情感   人格理想   政治   作家   小说创作   人格美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人格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年初,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和我校现当代文学学科组联合召开了“胡尹强作品讨论会”,与会的作家、学者、评论家对胡尹强的新作《情人们和朋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这是胡尹强小说创作新的突破。这里特刊发评论三篇,以飨读者。叶宗轼和王克俭的短评,系讨论会上发言片断,由作者整理成文。
我读《白鹿原》
作者: 何启治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事求是   现实主义   小说创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   复杂性   白嘉轩   艺术形象   长篇小说   白鹿原   女性形象  
描述: 我和我的同事们对《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是肯定和赞赏的。我们先是把它发表在《当代》杂志上,接着就出版了单行本。《白鹿原》的魅力首先来源于它扑面而来的、令人震惊的真实感。《白鹿原》所体现的,以比较实事求是的革命观和历史观来观照人生和历史,是毋庸置疑的。作者正是站在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立场上,才有那样的大智大勇,才能对小说
< 1 2 3 ... 11 12 13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