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家庭】搜索到相关结果 141 条
-
复杂的性格,鲜活的形象——蘩漪形象浅析
-
作者:
李树棣
马如季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悲剧
个性解放
家庭
女性形象
-
描述:
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她们执着追求的尊敬和赞美.蘩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可她性格中的软弱无助又使人怜悯同情, 她的自私阴鸷更时常令人不寒而栗。蘩漪复杂极端的性格,正是当时的黑暗社会和专制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造成的。最终,蘩漪也在“冲破一切桎梏”的苦斗中走向毁灭。
-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与作家思想
-
作者:
陈树宝
来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女主人公形象
妇女
作家思想
家庭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主要女性形象的分析,阐述了托尔斯泰有关妇女、家庭问题的思想。作家的这些思想反映了其世界观中的落后一面,同时又是特定时代、特定个人的产物,是典型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体现。
-
新“女人经”——现代女性的迷失
-
作者:
李径宇
来源:
新闻周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事业
家庭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人类学家海伦·费希认为。女人将是21世纪的“第一性”。而在这个世纪之初。女性的首要的任务。仍旧是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角色定位。以及争取自己该得的权利
-
关于女性领导者的断想
-
作者:
贺明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际关系
配偶
家庭
男性
女性领导
-
描述:
传统女性的圈子,有的却又过于男性化,还有的事业和家庭顾此失彼,包袱沉重,这样,人为地增加了妇女参政的消极因素。这也是目前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女干部比例小、人数少、职位低的原因之—。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
-
我国女性结社行为的制度约束系统分析
-
作者:
黄粹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结社
制度约束
家庭
女性
-
描述:
较之西方国家,我国女性结社不发达,导致以服务女性为宗旨的专门性的妇女组织发展缓慢.究其根本原因是以父权制、家庭制度和社团双重管理的行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系统的约束及影响.推进女性结社是促进性别公平
-
真女性的光芒——从李清照的词看其文学史地位
-
作者:
李新元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李清照
社会环境
家庭
词
-
描述:
本文认为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身上所散发的是真女性的光芒,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和武则天在政治上的地位相媲美,是文学上的武则天。尤其是她的词风格独特,显示了女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含蓄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政治批判的锋芒。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并且屹立于男性作家群中,确实为中国女性文学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也因此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
无处安放的灵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的自虐性格解读*
-
作者:
李艳霞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媚俗
自虐
特蕾莎
爱情
家庭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描述:
特蕾莎是昆德拉塑造的一个自愿受虐的女性形象,是昆德拉为探寻存在中的某个疑问而创设的典型人物。从出生就受母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特蕾莎逐渐形成了软弱顺从的性格。在爱情生活中,特蕾莎虽极力与母亲抗争,以追求灵肉和谐的天堂牧歌式的爱情,但她始终摆脱不了世俗观念的影响,最终还是陷入了自愿受虐的情境之中。
-
从《古事记》看日本妇女性格的形成
-
作者:
肖书文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事记》
婚姻关系
性格
爱情
国家政治
日本女性
家庭
-
描述:
本文对日本文学经典《古事记》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一种文化学的分析,指出日本女性的性格在书中显示了三个层次,即:在远古神话中奠定了日本女性重政治、重家庭义务和重情感的特点,在历代天皇的传说中,日本女
-
回到女性的“生死场”:对黄心村《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
作者:
王羽
来源:
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上海
家庭
女性文学
战争
商业
-
描述:
,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若干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其第一章中女性文学的战争叙事、家庭性定位以及第二章中有关女性出版文化借助商业文化的支持得以成功建构的结论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可片面夸大战争对沦陷时期上海女性文学的左右力、商业法则也从一个扭曲的角度刺激了女性文学的发展等不同观点。
-
《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对五四以后女性形象和气质塑造的作用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刊
社会性别研究
妇女
气质
《大公报》
家庭
女性形象
五四
-
描述:
历史系侯杰教授发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女性都市文化——以《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为中心的探讨》(谭少薇等主编:《性别觉醒——两岸三地社会性别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2012年)一文,认为
<
1
2
3
...
5
6
7
...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