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哦,香雪》的独特艺术视角
作者: 谢华   来源: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雪   人物形象   艺术角度   铁凝   女性  
描述: 《哦,香雪》通过回避重大的社会矛盾,切入女性人物的情感世界,构成作品独特艺术视角;通过象征符号刻画主人公朴素而热烈的追求,构成作品独特艺术视角;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塑造田园诗风格,构成作品独特艺术视角
现代文明中女性个性的压抑与矛盾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浪漫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理小说   施蛰存   弗洛伊德   女性  
描述: 本文着眼于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的心理特征,从现代文明对女性个性的压抑与矛盾的角度揭示中西迥异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心理状态,并进一步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女性话语风格
作者: 徐颖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会话策略   幽默   话题   话语风格   女性  
描述: 受生理因素以及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女性语言相对男性在词、句法以及话语风格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点。以小说《血色浪漫》中女性人物对话为例,从话题选择、会话策略以及幽默的角度对其话语风格进行总体分析。
有限的反抗:从缄默到呼喊:爱碧与繁漪形象之比较
作者: 刘婧   来源: 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繁漪   爱碧   爱情   女性  
描述: 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榆树下的诱惑》中的爱碧和《雷雨》中的繁漪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在对两者外在形貌、精神特质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相似性的概括和提炼的基础上,尝试探究她们所具有的特殊性
历史·女性·救赎
作者: 王卉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历史   《金陵十三钗》   严歌苓   女性  
描述: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选取了国内作家较少触及的南京大屠杀题材,以中篇小说的架构,回望了那个历史事件,显示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关注和良知.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性人物的形象和心态,同时展现了女性在那场灾难中受到的非人伤害.小说末尾,金陵十三钗的舍身赴死,是灵魂的自我救赎,也是人性之花的美丽绽放.
沈从文笔下湘西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作者: 曾庆彬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生态   湘西   主体意识   民俗   女性  
描述: 沈从文"湘西世界"是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形式的再现,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描写基本上都是原生态文化视界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在表面上看是一个被动的、处于受动状态的角色,似乎存在着主体意识的缺失,但是她们大都
论曹禺现代戏剧中女性人物的“火性”与“水性”性格
作者: 季臻   宋远珍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话剧   人物评论   女性  
描述: 论曹禺现代戏剧中女性人物的“火性”与“水性”性格
追寻失落的美——探索张欣对传统美德的思考
作者: 吕红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式化   理想化   困境   传统美德   女性  
描述: 本文以《流年》、《岁月无敌》、《爱又如何》等小说为例,探索张欣对传统美德的思考。首先张欣的小说格外关注和赞美女性的传统美德;其次张欣通过展示传统女性面临的困境表达自己的关怀与忧虑;再次部分女性人物过于道德化而显得虚幻,呈现出理想化和模式化的倾向。
浅析《圣殿》中的男性与女性
作者: 周秀华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阉割   主体社会   《圣殿》   女性  
描述: 福克纳在《圣殿》故事的创作中,对男性人物进行了阉割,让他们或软弱,或势利,或冷酷无情,对女性人物则或赋予坚强、忍耐、忠贞的美德,或给予她们男权社会中男人所特有的控制力量,这与故事中描写的男性形成
月色式苍凉 宿命式荒凉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宿命   月亮   《金锁记》   意象   女性  
描述: 月亮,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反复出现的艺术意象。月色,在张爱玲的笔下,没有被营造成一片温馨与柔和的氛围,只有彻底的阴暗、残缺与苍凉。正如《金锁记》中女性人物的轮回命运,这就是宿命。
< 1 2 3 ... 220 221 222 ... 266 267 2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