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671 条
-
从权力视角看《囚鸟》中女性权力关系的演变
-
作者:
吕雯雯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囚鸟》
转变
女性
福柯
-
描述:
冯内古特的作品带有显著的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在精心描述人类悲剧的同时,对现存的社会价值观加以质疑,系统地消解国家作用、宗教影响、科技发展等宏大叙事。本文选取其近作《囚鸟》,从福柯的权力观入手来解读小说中女性权力位置从弱变强、最终回归到弱势的演变,从而进一步理解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
过度渲染与无中生有——论古代文学影视改编之女性角色设定
-
作者:
王晶晶
来源:
山西青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中生有
古代文学
影视
过度渲染
女性
-
描述:
现代影视剧以古代文学为题材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通过观察发现,影视剧对女性角色设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过度渲染现象,即影视剧夸大了女性角色在著作中的作用,使其更加醒目,甚至最终成为导致事件结果
-
家梨花和野玫瑰——《铁木前传》中两个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朱智秀
来源:
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孙犁
人物形象
小说
女性
-
描述:
《铁木前传》是孙犁的重要小说作品,九儿和小满儿是其中两个极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九儿平凡质朴,勤劳善良,积极向上;小满儿美丽聪慧,却好逸恶劳,自甘堕落。通过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
元杂剧女性群像解读
-
作者:
王天婵
来源: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本位社会伦理观念
心理补偿
元杂剧
价值取向
女性
-
描述:
元杂剧中塑造了纷繁的女性形象,其间对于女性的价值取向的流露明显是元代文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生活与精神境遇的折射.其言说形式与叙事模式都表明元杂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相当程度上仍然难以超越传统男性本位社会伦理观念的框套.
-
《水浒传》:男性英雄视野下的女性观
-
作者:
喻进芳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实用
男权
厌女
女性
-
描述:
《水浒传》在塑造了众多行侠仗义的男性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女性的生活被男性所规范,体现了父权为基础的忠义英雄对女性的愿望与要求。
-
从《德伯家的苔丝》谈女性主义
-
作者:
钟晨
来源:
当代教研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生态女性主义
苔丝
自然
女性
-
描述:
在哈代的小说中,大自然始终和人融为一体,季节的变化往往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女性与自然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自然反映着女性的心理变化,烘托出女性的形象;同时他也用妇女的悲剧传达出
-
论《水浒》的女性观及女性形象的叙述功能
-
作者:
姜山秀
鞠晶晶
来源:
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
道德
叙述
性别意识
女性
-
描述:
《水浒》中的女性,在作品的叙事建构中有两个突出作用,一是推进,一是衬托。此外,她们具有符号化特点,用于体现“善”“恶”等抽象的道德观念,在将英雄道德化的同时,《水浒》中的“坏女人”即成为反道德的存在
-
爱,美丽而又忧伤
-
作者:
李启军
胡牧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形象比较
青木瓜之味
我的父亲母亲
女性
-
描述:
近年来,学者对越南电影界的代表人物陈英雄电影的镜像特征、人物特征乃至代表性的作品都做了研究。本文从相同地域文化背景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越南影片《青木瓜之味》与中国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影像风格
-
古诗词中对女性的借代及其美学功能
-
作者:
李素平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练性
新奇性
借代
女性
形象性
-
描述:
在古诗词的借代中,有关女性的借代占有相当的比重,它是诗人们描绘女性形象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古诗词讲究含蓄委婉,意蕴丰富,直接使用姓氏或名字吟咏女性,显得太直白庸俗,巧用借代,可以使诗歌语言形象凝练,新奇突出,委婉含蓄;使女性形象鲜活生动,美丽多姿;使读者读之印象深刻,联想无限。
-
“死亡与少女”——关于女性生存的思考
-
作者:
王昱敏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编
权力
生存
话语权
女性
-
描述:
审判。在这出戏里,女性在武器的支撑下掌握了主导权和话语权。而在戏的背后,又有多少女性忍受屈辱却终其一生无法复仇。本文由剧中的女性行动和现实中的女性现状为出发点,浅论政权下受压迫的女性,两性关系中的女性和本次舞台呈现上的女性形象,以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挖掘出本剧的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