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671 条
-
开始只是为了结束:读方方《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
作者:
贠蒙蒙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复
封建压迫
方方
压抑
女性
-
描述:
女性是自古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但大多都是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女性,当中国的思想开始解放对女性的束缚减少以后,女子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登上了文学的舞台,她们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描写女性,关注女性的命运,她们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
武惠妃石椁线刻女性服饰与装束考
-
作者:
田小娟
来源:
文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型
武惠妃
唐代
服饰
女性
-
描述:
本文对盛唐贞顺皇后(武惠妃)石椁内壁10幅线刻画所展现的女性形象,从发型、服饰入手,与开元、天宝年间的壁画、陶俑对比分析,从发型看抛家髻开始流行,佩饰较前期奢华,阔袖袒胸短襦、高腰长裙、宽大的帔帛,是盛唐妇女服装的标准"三件套"。
-
美丽的都市风景线:浅析池莉笔下的两类都市女性文化人格
-
作者:
郑志平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池莉
都市
人格
女性
-
描述:
女作家池莉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对女性传统文化解构的同时又进行了重新建构,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都市现代女性”,确立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实现了女性个体生命价值,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她笔下的都市女性就像一道美丽的都市风景线,斑斓了我们的文学舞台。
-
难以言说的王的女人——浅论阿来《格萨尔王》中妃的形象内涵
-
作者:
宋茹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阿来
他者
《格萨尔王》
女性
-
描述:
,让我们的眼神和视线为之停留、思想和心灵为之触动的,还有那些让我们满腹感慨却欲言又止而不知从何说起的女性形象——王的女人。
-
论网络言情小说的“悲情”写作——以网络作家匪我思存的小说为例
-
作者:
陶虹飞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
匪我思存
网络言情
悲情
女性
-
描述:
的渲染下,"悲情"主题凸显的同时,"悲情"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尤为成功,特别是那些由性爱分离到深陷情感围城的女性和在欲望、仇恨中不能自拔的女性身上"悲情"色彩更为浓厚。
-
新闻传媒报道中的女性歧视及其根源
-
作者:
张谊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歧视性语言
性别歧视
网络传媒
女性
-
描述:
通过数据分析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针对女性的歧视性语言,可将其分为物化售卖女性、差异女性和标签或矮化女性,比较以及考察国内排名靠前女性网站刊载的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了传媒对女性形象带有歧视性的塑造。认为
-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
作者:
赵春群
来源:
速读(中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小说《飘》
影响
斯嘉丽
女性
-
描述:
《飘》这部于1936年问世的长篇小说,是由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创作。这部小说至问世之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世界各国的读者都非常喜爱这部小说,因此,小说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斯嘉丽作为《飘》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创作的一位集自信、自立与自强魅力于一身的女性形象,对现代女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世说新语》“贤媛”群体成因探析
-
作者:
常传波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才识
德行
风度
《世说新语·贤媛》
女性
-
描述:
《世说新语·贤媛》中所记载的魏晋女性展现了别样的风采:她们拥有独立的人格,或能言善辩;或见识独到;或人格高尚;或气度不凡。虽然还没有完全从根本上改变其客体、附庸的地位,但已经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风情。本文专从“贤媛”一门出发,从中找出导致“贤媛”篇中所选录的女性形象出现变化的成因。
-
论晚清小说中的性别表述
-
作者:
王青
张茂红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国富民
晚清
小说
性别
女性
-
描述:
晚清之际,知识分子响应着当时"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努力塑造"新女性"的形象,因为在进步知识分子中富国强民的意识非常强烈,所以,在国家民族想象中的女性被赋予救国、富民的理想人格,表现在文学文本中的女性
-
以女性的独特笔触直抵中国传统女性的悲情人生
-
作者:
李新新
孙杰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悲剧
萧红
生死场
女性
-
描述:
萧红是一位独具特色的现代女作家,其十年的小说创作生涯深深扎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土壤,将创作笔触深入农村的悲苦生活,以其散文化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具有浓厚的现实意义与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