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671 条
-
抗战视野下新生活运动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妇女指导委员会为考察对象
-
作者:
周钰
来源: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妇指会
新生活运动
女性
-
描述:
1936年初,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成立,下设妇女运动指导委员会,作为妇女新生活运动的领导结构。时值内外交困,国民政府对新运女性的定位有着“国家人”和“家庭人”双重角色期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各路女界
-
向警予的家庭观
-
作者:
解小明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向警予
家庭观
女性
-
描述:
向警予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运动领袖,是中共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在新与旧思想相互碰撞的时代其家庭观随着主流思想及其主要观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先是不顾现实需求彻底废除家庭,后又随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逐渐开始形成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家庭。
-
由客体到主体:民初女性婚姻权利的变化:以大理院婚约判解为例
-
作者:
徐静莉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初
婚约判解
婚姻权利
女性
-
描述:
在传统的婚姻制度与习俗中,女性并非婚姻的主体,在婚约定立中,她们处于被安排的地位,在婚约履行中,她们是被强迫履行婚约义务的客体,在婚约的解除中,也是被双方父母争议的"标的物",这种状况直到民国初年
-
从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进程反思台湾推展现况
-
作者:
锺怡纯
来源:
中华体育季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参与
国际妇女与运动工作小组
布莱顿宣言
女性
-
描述:
联合国於1 9 85年提出「性别主流化」观念,要求会员国将性别纳入政策厘定的考量,冀望在各领域落实性别平等的理念。当性别论述连结上运动议题之後, r 国际妇女与运动工作小组」於1 9 94年成立,其
-
女子战地救护队奔赴抗日前线
-
作者:
刘宁元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地救护
抗日救亡
女性
-
描述:
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直到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14年岁月沧桑,多少中华儿女浴血搏战,其间女性参军参战累万盈千,炮火连天,枪林弹雨,伤亡常在瞬间,所经历的苦难难以尽述。1932年一二八事变,掀起
-
浅谈女性的性别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作者:
于丹霞
来源:
办公室业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女性
性别
-
描述:
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发展起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确切地说,它是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中发展出来的。1971年,琳达·诺克林发表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作为女性主义首次在艺术领域对男权
-
从玛蒂尔德的际遇看当时法国女性的处境
-
作者:
侯晓艳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蒂尔德
觉醒
女性
不独立
-
描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解读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笔者也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认为玛蒂尔德其实就是男权社会中的一个普通妇女,作者塑造她
-
女性的地位:湖南靖州新厂镇新厂村桥头三组妇女口述史
-
作者:
周凯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位
口述史
女性
-
描述:
妇女运动的兴起,让作者对女性主义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湖南省靖州县新厂镇新厂村的妇女为例的口述史调查中,发现了妇女们在家庭劳动分工、婚姻、社会角色、生男生女等等问题中,依然处于劣势。本文为更好的了解女性的真实状况提供了一份资料。
-
从“剩女”现象看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
作者:
荆桂英
席洪强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自我意识
发展
女性
-
描述:
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而来的。本文以"剩女"人群的出现为聚焦点,通过对女性教育、女性职业与就业、女性参与权力、婚姻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探讨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脉络。
-
女性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作者:
谢玉萍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业人才
培养模式
女性
-
描述:
女性创业型人才培养日显重要,各高等学校、各级妇女组织及广大青年女性应当充分认知加强女性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在贯彻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和践行有利于女性成长为创业型人才的模式,做到专门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