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角色】搜索到相关结果 275 条
-
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女性文化”的探讨
-
作者:
王方
来源: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歌剧
女性角色
女性文化
-
描述:
“性别文化”一直是艺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20世纪中国民族歌剧以“女性文化”为主线,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成为中国歌剧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民族歌剧“女性文化“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特定政治背景是分不开的,“女性文化“发展到今天依然是我国民族歌剧的“主流文化”,其文化内涵与政治话语权还需进一步发展。
-
从苦难和死亡中涅槃的“高贵灵魂”
-
作者:
夏仁娟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作品
女性角色
“高贵灵魂”
-
描述:
毕淑敏的小说对女性的关怀和解读有着独特的视角。本文通过整理毕淑敏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价值。本文主要从女性的社会意识、母爱意识、灵魂救赎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
从苦难和死亡中涅槃的“高贵灵魂”——论毕淑敏作品中女性角色闪耀的“大爱光辉”
-
作者:
夏仁娟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作品
女性角色
“高贵灵魂”
-
描述:
毕淑敏的小说对女性的关怀和解读有着独特的视角。本文通过整理毕淑敏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价值。本文主要从女性的社会意识、母爱意识、灵魂救赎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
论《玫瑰门》中女性个体形象的消解和凸显
-
作者:
王萌萌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玫瑰门》
消解
女性角色
凸显
-
描述:
本文从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与阐释入手,重点解析了司猗纹、姑爸、竹西、苏眉四个角色的行为与心理,进而剖析人物所代表的性别特征的消解与凸显.提出女性的觉醒的必要性,女性应用女性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生命.
-
弗罗斯特的丝绸帐篷之女性角色
-
作者:
徐静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角色
丝绸帐篷
弗罗斯特
-
描述:
弗罗斯特的丝绸帐篷是一首颇具争议又具有独特魅力的英文诗歌。诗歌中的丝绸帐篷有人注解为女性形象。本文就从弗罗斯特的丝绸帐篷之女性角色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女性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及现代女性的姿态。
-
论《玫瑰门》中女性个体形象的消解和凸显
-
作者:
暂无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玫瑰门》
消解
女性角色
凸显
-
描述:
本文从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与阐释入手,重点解析了司猗纹、姑爸、竹西、苏眉四个角色的行为与心理,进而剖析人物所代表的性别特征的消解与凸显。提出女性的觉醒的必要性,女性应用女性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生命。
-
《聊斋志异》女性角色中的男权意识
-
作者:
刘华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角色
《聊斋志异》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聊斋志异》塑造的女性可分为三类: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家庭生活中的悍妒之妇和贤德之妇,巾帼不让须眉的才智之妇。她们分别作为落泊书生孤寂心灵的安慰者和苦难生活的拯救者、封建家庭德政的维护者,以及一种并未真正走向自主自立的"可敬"女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女性所背负的沉重的封建礼教的精神轭套——她们在总体上并未真正地展现出当时女性本真意义上的情感和欲望。
-
沉寂的世界:都柏林人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
作者:
万欢
来源:
青年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瘫痪
女性角色
边缘化
父系社会
-
描述: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著名作品《都柏林人》中,整篇小说几乎被男性角色所垄断。在强大的父系社会的压迫下,都柏林女性饱受禁锢之苦,难以逃脱被社会所忽视,所边缘化的宿命。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试图分析《都柏林人》中女性形象及其命运的根源,并从中揭示出爱尔兰民族的劣根性。
-
《呐喊》与《彷徨》里的女性角色分析
-
作者:
陶存堂
来源:
南北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女性角色
《彷徨》
《呐喊》
-
描述:
鲁迅曾经说过: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1]基于这样的启蒙立场,鲁迅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引发人们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
-
试论电视广告中男性视野下的女性角色
-
作者:
朱晶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广告
女性角色
男性视角
-
描述:
女性形象在目前我国电视广告中占有很大比例,但这些女性形象往往角色单一,模式固定,主要定位于美女和家庭妇女两种角色,体现出了男性话语的霸权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电视广告仍然是以男性视角来塑造女性形象,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和商业文化合谋的结果。因此,我们呼吁电视广告树立人本广告观念,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的女性形象。
<
1
2
3
4
5
...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