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群体】搜索到相关结果 53 条
-
在历史转折处艰难重现——试论新时期女性剧作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潘超青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男性文化
新时期
女性独立
女性意识
女剧作家
人道主义
女性命运
家庭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是在重提启蒙、高扬人道主义理想的大背景下展开的。80年代话剧文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去除文革以来根植在创作理念上的政治化倾向,恢复人的自我价值认定,重新确立“人不是一个处于服从地位的部分,而是自为的价值存在旧的思想观念。寻找、发现与确认自我成为主导话剧创作
-
新闻伦理困境下女性关怀的伦理选择
-
作者:
戴晓玲
来源:
新闻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体系
女性群体
伦理原则
行为主体
刻板化
媒介公信力
道德权利
伦理学家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
描述:
新闻伦理困境下的女性关怀伦理,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本文将分别通过对新闻伦理困境和女性关怀伦理两个方面的定义阐释,论证在新闻伦理困境下的大背景中,新闻媒体对于女性群体的新闻报道应给予更多的关怀伦理,尊重女性形象和独立人格,而不是一味地继续维持媒体之前所形成的对女性的刻板片面印象。新闻语境下的伦理困境和女性关怀主义(一)新闻伦理困境定义。从伦理学上说,伦理原则是对行为主体一整套道德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规范框架。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会对其
-
转型期的妇女形象与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
-
作者:
任建英
来源:
新闻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妇女解放
妇女形象
转型期
群体形象
非理性化
妇女群体
大众传媒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处于转型期的妇女群体形象最生动的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女性的特点。环顾我国妇女群体在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表现态势,她既受制于社会发展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又以其空前独立的群体形象和群体素质的提升,促进了社会对妇女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并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妇女的权益和对社会各项活动的参与。二十年来妇女群体
-
男权话语中的女性认知(上)——池莉小说《不谈爱情》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崔霞
来源:
写作:高级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群体
女性主义解读
池莉小说
女性意识
文本
《不谈爱情》
女性形象
-
描述:
池莉的小说大多着笔于爱情和家庭。因此。在她的笔下诞生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她们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点。学界早有关注。并大多以宏观的视角对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进行综合性的解读。本文仅仅以《不谈爱情》这一篇小说为例。着重分析其文本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以及她们所代表的一类女性群体。[第一段]
-
女性艺术家之性别意识抉择
-
作者:
孙欣
陈浩波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群体
权力关系
女性意识
女性身份
女性生理
传统女性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现实物象只是观念表达的载体,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独立的自我观念表达,并在画面的现实物象中找到某种社会、文化、权力关系,而不是简单地、笨拙地面向和再现眼中的现实。在男权视觉经验所表现的女性图像中,女性所处的境遇往往存在以下三种状况:被动观看的、带有诱惑倾向的以及满足男性审美趣味趋向的。这三种状况之中,无论哪一种都需要以男权主流社
-
“汪母”小论
-
作者:
黄长华
来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曾树生
革命女性
痛苦
巴金小说
人物类型
艺术观念
普通人
女性形象
内心想象
-
描述:
巴金小说中的人物是其激情与理想、人生想象与艺术观念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巴金的激情演绎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巴金小说人物类型丰富,而创作于40年代的《寒夜》中的汪母则显得有些另类。透过汪母,我们可以看到巴金关于女性群体的想象以及他越来越深沉的对人的关切。
-
浅析《围城》中知识女性的群体特征
-
作者:
任亚丽
来源: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女性群体
年代
教育
钱钟书
附属品
社会地位
群体特征
知识女性形象
男人
-
描述:
《围城》写于20世纪40年代,一经发表便被誉为是一部新版《儒林外史》。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用大量笔墨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对于女性人物的描写也颇下了一番工夫。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通过知识女性形象的独特描写,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况和人生轨迹。尽管她们的境遇不同,命运不同,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她们各自的经历却赋予了她们共同的特征。本文笔者仅从小说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女性形象人手对她们的共同特征进行剖析,并就此提出自己关于知识女性人生观的看法。所谓知识女性,笔者认为
-
谈谈《生死场》里挣扎着的女性群体
-
作者:
殷路辛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生育权
劳动妇女
生存权
中国现代文学
生死场
萧红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沉沦和挣扎的,应特别推出冰心、丁玲和萧红。冰心笔下的“淑女型”女性形象,“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冰心《诗的女神》)。丁玲笔下的“叛逆型”女性形象则无一例外是那些心灵上负着苦闷的创伤的年轻的绝叫者。萧红笔下的“挣扎型”女性形象则是“负着时代和社会最深沉的灾难,在‘生死场’上呼喊着人生、诅咒着人生的劳动妇女。”(陆文采《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11期,第99
-
丁玲的女性意识及在创作中的表现
-
作者:
李晓峰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群体
女性作家
自我意识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丁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
描述: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
世界妇女大会给女性带来什么?
-
作者:
金一虹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中国妇女报
女性群体
妇女问题
性别歧视
世妇会
大众传媒
中国家庭
女性形象
家庭暴力
-
描述:
距离1995年9月4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中国承办这样的世界性的大会是第一次,同样这也是联合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妇女盛会。中国老百姓是怎样认识、看待这一大会的呢?这一次大会的召开和迎接大会召开的过程本身给中国妇女的生活与发展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炒热了的世界妇女大会 “你了解世妇会吗?”“谁不知道呀!”“好像还没听说过”…… 很想知道,经历了三年多的紧锣密鼓的筹备、组织和宣传之后,随便问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