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有“性”无“爱”与无“信”有“哀”
作者: 陈凯丽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子美”现象   身体写作   情色话语   女性文学  
描述: 木子美现象一度在网络飙红,木子美脱衣舞式的私人写作引发了网络评论的难分难解,性爱是众口难调的东西,做爱是人性苦笑的叛逆。女性作家的性爱书写沉沦于欲望话语是理性的缺失,同时也是人性的放纵。用身体挑战男权文化,其中有着复杂的文化含义与隐秘的话语关系。
语料库文体学视角下《喜福会》的N词语块分析
作者: 张晓燕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作家   语料库文体学   N词语块   女性文学  
描述: 语块研究已成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以语料库软件获取华裔女性小说《喜福会》作品中的语块,主要研究其中高频的三词、四词、五词、六词语块,并进行搭配同现分析,探讨其女性主义特征,及其在小说文本风格和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有“性”无“爱”与无“信”有“哀”——探析木子美式网络女性私人写作之沉沦
作者: 陈凯丽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子美”现象   身体写作   情色话语   女性文学  
描述: 木子美现象一度在网络飙红,木子美脱衣舞式的私人写作引发了网络评论的难分难解,性爱是众口难调的东西,做爱是人性苦笑的叛逆。女性作家的性爱书写沉沦于欲望话语是理性的缺失,同时也是人性的放纵。用身体挑战男权文化,其中有着复杂的文化含义与隐秘的话语关系。
论清代北京满族女作家顾春的文学创作
作者: 吕菲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顾春   北京满族   女性文学  
描述: 清代北京的满族妇女创作群体是研究清代北京文学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中的代表人物顾春为例,其在道德价值、女性意识上与同时代汉族女性精英既有共同点,又有本民族的特性。她的创作出色地反映了清代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及满族贵胄生活。
清代徽州女诗人汪嫈的生平创作及其文化分析
作者: 吕菲   来源: 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州文化   汪嫈   清代才媛   女性文学  
描述: 通过对清代徽州女诗人汪嫈生平及文学创作的文化分析可以看出清代社会对女性才能的肯定以及才媛文化繁荣的主要特征。同时汪嫈可以视作传统闺秀一派的代表,在她身上也体现出徽州地域文化的重要影响。
道家母性崇拜与中国当代文学
作者: 彭继媛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母性崇拜   中国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延续着道家文化的母性崇拜意识,当代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在展现道家母性崇拜意识时显示出不同的话语姿态和不同的文化思考。女性作家对道家母性意识的多维思考使得道家母性崇拜获得了现代意义和潜在的生命力。道家母性崇拜意识的回归使当代文学获得了文学的历史厚重感和审美的独特性。
《玩偶之家》 的女权主义解读
作者: 李一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依附   女性文学   自我觉醒  
描述: "娜拉"是易卜生创造出的让人们对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的一个人物,根据"娜拉"在不断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中,逐渐的让人们意识到女性不是附属品,女性不再是一味的依附别人而活,要认知到要让人们意识与解放女性的自我价值,能够使之女性得到自我精神和人格的独立.
试论唐代女性文学
作者: 陈燕   来源: 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文学   思想情感   唐代   女性文学  
描述: 唐代是女性文学高度发达的时代 ,这和唐代经济的发达及当时对女性的开放是分不开的。然而唐代女性因其诗作多吟风弄月及遭际之叹而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但她们的诗中含有女性独特的思想情感 ,显示了自强自立的生活意志以及自尊自重的传统美德却是事实。因而解读唐代女性文学 ,会给现代女性乃至女权主义以诸多启发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作者: 王玉鹏   来源: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身体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对待“身体写作”,我们不该把它“神圣化”,也不该把它“妖魔化”,应以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身体写作”,以求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身体写作”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写作”非但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而从男权文化中突围,反而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中国的女性文学如果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拘囿于“身体写作”。因为“身体写作”关注的毕竟只是人的身体,而非人的灵魂,所以精神的缺席,就导致了神圣和诗意的缺失。只有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才能建构,具有真正女性意识
两性战争:一个被“美丽”夸大了的命题——兼谈构建现代形态的两性美学
作者: 刘绪义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审美   女性文学   两性战争  
描述: “两性战争”是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然而也是一个被女性主义者所夸大了的命题。这一命题发源并植根于西方文化话语,中国文化的特质决定了两性关系建基于独特的家庭关系之上,总体态势是平等、和谐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女性处于被动和妥协,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也说明中国古典形态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地位的低下,现代形态中两性之间的争战不是根源于人性,而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建构现代形态的两性美学对于最终消除两性战争有着积极的意义。
< 1 2 3 ... 65 66 67 ... 239 240 2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