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叙事】搜索到相关结果 92 条
-
难以超越的性别视角——1949年后中国男导演的女性电影叙事管窥
-
作者:
胡辛
何静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认同
女性叙事
男导演
性别
-
描述: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女性解放的道路与民族解放的胜利获得同构性的呈现,但是中国男导演的女性叙事,一直难以超越性别视角。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银幕上男导演对女性进行了堪称时代最强音的叙事,但这以女性性别的消失为代价,并不等于性别认同,依然是对女性性别特征的漠视。其后,虽然谢晋、张艺谋一向执著于表现女性的生存状态,但从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来看,他们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展示和叙述依然未摆脱男性视角。香港导演关锦鹏虽是一个例外,女性角色成为其叙述主体,但他关注的却并非女性生命体验。
-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的反女性主义叙事解读
-
作者:
黄松鹤
来源:
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叙事
话语权
-
描述:
长期以来,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东方女性一般都是软弱无助、等待被拯救的形象,但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放映后,花木兰便作为一个全新的东方女性形象为西方观众熟知。笔者在对动画片进一步分析之后发现,这部以颂扬女性为主题的女性故事仍隐藏了反女性主义叙事。本文采用文本细读和形象分析的方法解读《花木兰》的"女性叙事"。
-
论夏衍《芳草天涯》中的女性叙事
-
作者:
王凤仙
来源:
齐鲁艺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衍
《芳草天涯》
女性叙事
-
描述:
《芳草天涯》中的女性,各有各的文化背景、精神境界与性格特征,剧作家的艺术触角深入到了女性的生命深处,探察到了女性心理深处的真实存在。通过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剧作家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各种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作家对女性生命走向自由之境的探索。
-
战争状态下独特的女性叙事-重读萧红《生死场》
-
作者:
刘芳坤
王乃芳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叙事
战争无偿性
女性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以再读《生死场》为依据,放置三十年代“左翼”对它的评价,着重关注其女性身体体验、生存状况与命运的方面,以及战争在女性叙事中的矛盾性展示,重新思考其在当下的价值。
-
战争状态下独特的女性叙事:重读萧红《生死场》
-
作者:
刘芳坤
王乃芳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叙事
战争无偿性
女性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以再读《生死场》为依据,放置三十年代左翼对它的评价,着重关注其女性身体体验、生存状况与命运的方面,以及战争在女性叙事中的矛盾性展示,重新思考其在当下的价值。
-
黎紫书:新生代马华女作家
-
作者:
黄一
来源:
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黎紫书
女性叙事
马华新生代
-
描述:
黎紫书在南洋、中国内地、台港地区出版小说集连连夺得几地重要文学奖项的实绩,表明了她作为最具创作活力的马华新生代作家的地位。其创作着力刻画背负本源性裂痕的女性形象,以根植于女性丰富的生命体验的知性视角完成以母性情怀为中心的女性叙事。在南洋话题、马共题材等小说中通过人性叙事和民间叙事的边缘型"逆向获得"了叙事自由,从而用文字烛照生命、提升艺术,也拓展出女性文学的的新境界。
-
战争状态下独特的女性叙事——重读萧红《生死场》
-
作者:
刘芳坤
王乃芳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叙事
战争无偿性
女性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以再读《生死场》为依据,放置三十年代"左翼"对它的评价,着重关注其女性身体体验、生存状况与命运的方面,以及战争在女性叙事中的矛盾性展示,重新思考其在当下的价值。
-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叙事
-
作者:
张建航
来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先勇
女性叙事
小说
-
描述: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以最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1.迷失的夏娃们;2.零落的侯门贵妇;3.各具特色的风月女子;4.欧风美雨中的“中国”丽人。白先勇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再次印证了“文学是人学”的永恒格言。
-
论世纪之交都市话题剧的女性叙事
-
作者:
崔涛
来源:
新闻知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话题剧
世纪之交
女性叙事
-
描述:
世纪之交是中国社会构建性别和谐、重新定位女性的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思想观念的解放必然带来"人"的变化。都市话题剧中的女性叙事以特定的姿态汇入当下的文化语境,成为对都市女性商业化生存的一种表述。这些女性人物形象也在反复出场中被叠加、固定,成为一种凌驾于话题剧本身之上的抽象"符码"。面临当代都市日益松动的男权价值体系所带来的挑战与考验,女性要在繁华世界中做到自珍、自强与自卫,实现真正的自我,道路依然漫长而充满荆棘。
-
鲁迅和林语堂女性叙事的解构
-
作者:
吴毓鸣
来源: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林语堂
女性叙事
“二元”和解
-
描述:
鲁迅在文化视阈下呈现女性悲剧,林语堂在自然视阈下呈现女性喜剧,其女性叙事大相径庭,为现代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话语版本。然而,鲁迅和林语堂以关怀女性为核心的意义生成方式和话语言说方式,往往因为"二元对立"法则变异为某种文化权利符号的政治解读功能。其实,"文化形成"和"自然造物"是中国现代女性乃至当代女性必须面对的文化叩问。应改变论高下比优劣的批评模式,以"文化"观照"自然",跨越"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话语围栏,从不同话语表述入手,探寻鲁迅和林语堂"二元"走向的思想意脉,在女性研究的框架内解构女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