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人物】搜索到相关结果 560 条
-
都柏林没有缪斯
-
作者:
胡向华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乔伊斯
《都柏林人》
女性人物
-
描述:
《都柏林人》是现代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塑造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短篇故事集。在这部作品中,他把女性描写为都柏林社会丑陋的象征。女性在他的笔下是摧毁男人个性、自由和理想的力量,而男性则是理性和秩序的代表,文化和艺术的创造者。试图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分析《都柏林人》中的女性人物。
-
走进《源氏物语》(十一)——辜负秾华过此身
-
作者:
姚继中
刘华曦
来源:
日语知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源氏物语
光源氏
对立面
女性人物
-
描述:
冷酷绝情的弘徽殿女御《源氏物语》前半部,围绕着光源氏描写了众多的女性人物,而这其中,仅有一人是始终作为源氏的对立面而存在的,那就是弘徽殿女御(弘徽殿女御)。弘徽殿女御是桐壶帝(桐壸帝)的后妃之一,她身为握有实权的右大臣之女,家世高贵,入富最早,又为桐壶帝诞育了一位大皇子和几位公主,按理说来,似乎应最得皇上宠幸,然而,皇上最为宠爱的,却偏偏只是出身不高,又无后援的桐壶
-
走进《源氏物语》(八)——为谁零落为谁开
-
作者:
姚继中
刘华曦
来源:
日语知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语
日本文学
《源氏物语》
女性人物
-
描述:
为源氏而盛放的紫姬在《源氏物语》众多的女性人物中,紫姬(紫の上)可谓是作者落笔最多、刻画最细致的一位。源氏诸位夫人,有的高贵秀美,柔弱天真,“好比二月中旬的新柳,柔弱不胜莺飞”;有的气度悠闲,容颜妩媚,“看到这人,好像闻到五月橘连花带实的折枝的香气”;有的淡泊宁静,芬芳清幽,实可谓春兰秋菊,各擅其美。然而在紫式部(紫式部)笔下,却始终未能有任何人堪与紫姬比肩。且看第二十八回《朔风》(野分)卷中的描写:“气度高雅,容颜清丽,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联
-
普契尼歌剧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
作者:
丁卫萍
来源:
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普契尼歌剧
女性人物
-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Pvccina,1858-1924)的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他的歌剧以动人的情节、真实的取材、优美的音乐而深受大众的喜爱。普契尼的歌剧取材大多来源于现实,热衷刻画贫穷不幸的人物,特别是擅长描写歌剧中的悲剧女性,这一创作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现实主义的一种反映。
-
不息的生命:张爱玲笔下三类女性的生存图景
-
作者:
李慧
安刚强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生存图景
地母精神
女性人物
-
描述:
张爱玲笔下的三组女性人物分别显示了各自的生存图景:"凄艳的蝴蝶"曹七巧、霓喜健康、泼辣,但难以掩饰命运的难堪;娇宠的准尤物王娇蕊、白流苏、殷宝滟明艳动人,其依附性地位实包含着难言的辛酸;自立的女性虞家茵、顾曼桢朴素平实,其独立的地位却依然没有带给她们满足的喜悦。在这些女性人物生存的挣扎与缺陷基础上,张爱玲寄寓了一种企望安顿女性生命的地母精神。
-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先平
来源:
文化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糜夫人
貂蝉
孙夫人
女性人物
-
描述:
《三国演义》整体来说是一部政治历史题材小说,男性战争是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充满了英雄豪迈之气,但女性也是整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仅点缀了英雄的形象,且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背景都有较为深刻的反应。如弃阿斗于地的糜夫人,沉鱼落雁的貂蝉,智勇双全的孙夫人……本文便针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展开论述。
-
丽莲·海尔曼剧作中的三代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张明花
来源:
赢未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女儿
祖母
母亲
女性人物
-
描述:
美国女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在《儿童时代》、《小狐狸》、《丛林深处》、《守望莱茵河》、《秋园》等五部戏剧中描绘了祖母、母亲、女儿三代美国南方女性在父权价值体系中的生活境况以及其对父权价值的不同反应、对女性自我的不同诉求。祖母一代的女性自我让位于父权秩序,从而成为父权秩序的守护者;母亲一代挣扎于自我塑造与父权压制的张力之间,却因其经济身份被迫成为“第二性”;女儿一代则彻底挣脱父权樊笼的羁绊,努力塑造独立、自由的自我。
-
在自由与束缚之间:解读乔治·艾略特主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翟永丽
来源:
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失
乔治·艾略特
母亲角色
边缘化
女性人物
-
描述: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对乔治·艾略特及其作品进行解读的研究,大都遗漏掉了乔治·艾略特作品中一个很明显的叙事手法:母亲角色的缺失或边缘化。借鉴Carolyn Dever对这一叙事模式的解读,分析乔治·艾略特三部小说的主要女性形象,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母亲角色缺失和边缘化一方面在女性人物心理和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另一方面,使她们在人生道路中走进相对广阔的体验空间。
-
王安忆与铁凝小说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李素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王安忆
铁凝
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王安忆与铁凝,一南一北两位女作家,都钟情于处在缝隙中的普通女性的生活,致力于表现她们的喜怒哀乐。但由于生活环境与文学追求不同,她们的作品中又凝聚了各自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和理解,呈现出异样的景观。王安忆富于理性,善于展示远离政治伦理、被日子裹挟的自我,人物安稳平实,有挣扎但不是抵死的,而是经过精明算计,享受生活,体现出海派文化精明务实、讲究生活的特点;铁凝更多地利用经验揭示历史动荡与时代变化中的个体,人物不甘寂寞,积极参与现实,不惜一切对现实出击,富于抗争精神,有情有义,坦荡真诚,分明浸染了燕赵儿女关注现实、
-
资本、受众与“网生代电影”女性人物谱
-
作者:
韩程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生代电影”
身份
资本
受众
女性人物
-
描述:
本文指出“网生代电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受众参与创作,为受众所创作,体现了受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态度、欲望和审美;其次,本文解读“网生代电影”塑造的“妥协于资本”“为资本奋斗”“为资本而漂泊”“拥有资本”“罔顾资本”的五类女性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并区分了男性凝视中的女性和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指出前者映射了男性对资本逻辑的认同,承担了失意男性对创伤的宣泄,后者的“奋斗”则被爱情叙事所弱化,唯有罔顾资本的女性形象以对“性”话题的直白亮明了一种“独立”姿态。最后,受众在凝视中形成了重复指认及再度内化,从而局限
<
1
2
3
...
20
21
22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