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主人公】搜索到相关结果 358 条
-
互文性视角下对张洁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解读
-
作者:
莫莉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男性形象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张洁小说
父亲形象
张洁作品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形象鲜明
-
描述: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界百花绽放,在女性文学的大花园中,作家张洁凭借着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那些形象鲜明和个性突出的女性形象而独树一帜,但是饶有趣味的是文本中那些和女性相对的男性形象,比如梁启明(出自《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老干部(出自《爱,是不能忘记的》),陈咏明、郑子云(出自
-
《名利场》女性主义色彩研究
-
作者:
白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利蓓加
女主人公
女性气质
双性同体
男性气质
名利场
女性形象
男人
萨克雷
-
描述:
小说《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其女主人公利蓓加聪明睿智却又放荡不羁的个性让人不得不又爱又恨。正是萨克雷矛盾的女性观使其将利蓓加塑造成了兼具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综合体。一方面,萨克雷童年时期远离母亲的经历在他心里留下了对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
-
另类绿化树
-
作者:
蔡红娟
来源:
新课程(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反思文学
第一人称
理想爱情
黄土高原
绿化
当代文学史
正面人物
女性形象
代表作
-
描述:
《绿化树》是反思文学"右派"文学的代表作,其中的女主人公马缨花是当代文学史上最鲜活的女性形象之一。看《绿化树》的时候是初中,那时候总觉得主人公都是正面人物,虽然看着章永璘不是很理解他的很多行为,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也是对的。后来才知道,第一人称的人不一定是第一主角,而主人公也有可能不是完全
-
侧面描写在《陌上桑》中的艺术效果
-
作者:
唐燕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时期
女主人公
作者
艺术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
读者
侧面描写
陌上桑
女性形象
罗敷
-
描述:
《陌上桑》是一首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现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在这篇作品中,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本文之所以产生这么大影响,深受群众喜欢,笔者认为除了作品内容本身外,在写作手法上的侧面描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
许鞍华与徐静蕾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
-
作者:
谭舒怡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来信
女性导演
异同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艺术风格
表达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鞍华和徐静蕾同为国内著名女性导演,本文以《女人四十》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部电影为例,主要从艺术风格、创作心理两个方面比较了两位导演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
-
莫泊桑的《一生》对其女性生态艺术的呈现
-
作者:
吴玉英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存与发展
生态艺术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
莫泊桑
生态伦理学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门结合了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学问,它以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据,对人类自身的文化系统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莫泊桑在《一生》中对女性生态艺术做出了独特的阐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探索父权社会中自然和女性的身份地位,进而审视父权制世界观的不合理之处,对不合理之处予以讽刺与抨击,以呈现自己促进人与自然、男女平等、和谐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理想。
-
从《威尼斯商人》论莎士比亚的两性观
-
作者:
赵东霞
来源:
短篇小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男权思想
莎士比亚
西亚
巴萨尼奥
男尊女卑
女性形象
两性观
威尼斯商人
-
描述: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具体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人怎样控制男人并最终获得了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鲍西亚以柔克刚,恩威并施,使得自己在男权社会中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于两性关系是平等对待的,他没有受到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思想中的男尊女卑也是否定的。对《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的两性观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
沈从文作品中矛盾的女性观
-
作者:
梁巍
孙善强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力量
女性美
女主人公
湘西女性
女性观
沈从文作品
女性角色
根本问题
艺术审美价值
女性形象
-
描述:
沈从文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到的艺术审美价值,研究他的女性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人性作家复杂、矛盾的女性思想.
-
解读墨西哥革命的另一扇窗户:论小说《奉上我的生命》
-
作者:
王钰
郑书九
来源:
欧美文学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丁美洲
生命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墨西哥革命
拉美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提到女性文学,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批以女性为主题写作的女作家和其作品,如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前者作品中一系列不完美的女性形象及其遭遇,后者笔下女主人公的反叛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女性人物性格鲜明,或许不够成熟、完美,却真实可信;她们充满激情、幻想,其大胆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钦佩。
-
不断自我超越的塞莉形象
-
作者:
程静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女主人公
黑人女作家
主人公形象
研究性
觉醒
主动性
自我超越
客观分析
女性形象
-
描述:
大部分研究性作品侧重将《紫色》的女主人公——塞莉界定为一个逐渐觉醒的女性形象,特别强调莎格和索菲亚两人对她的启蒙作用,却往往忽视塞莉自身的主动性。然而通过对塞莉形象的客观分析,可以发现塞莉在改变自己命运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的说,塞莉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形象。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长篇
<
1
2
3
...
7
8
9
...
34
35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