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评斯·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
作者: 陈家楠   来源: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昂的婚礼》   女主人公   茨威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性格特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和平的人道主义   斯蒂芬·茨威格   文学翻译   女性形象  
描述: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这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反法西斯战士罗曼·罗兰一道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人道主义者,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对“精神故乡欧洲也已自我毁灭”感到绝望而自杀异乡的奥地利作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和各种文学翻译。而最能体现他的思想和创作风格的是他的小说和传记。本文谨就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流传最广的几部中短篇小说来分析其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藉以管窥其创作的主要思想。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文生   来源: 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妇   唐代诗人   女主人公   妇女形象   描写   劳动妇女   唐诗   女性形象   歌舞伎   贵族妇女  
描述: 唐代的妇女诗作品众多,题材丰富。有的反映离愁别苦、思念征人;有的表达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有的揭露上层集团的骄奢淫逸、摧残女性。唐诗中的妇女形象绚丽多采,引人注目。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宫女、思妇、劳动妇女、贵族妇女和歌舞伎。它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巧夺天工,给人们以历史的借鉴和美的享受。
论当前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自杀
作者: 孙立峰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自然死亡   心理状态   社会学意义   影片   自杀者   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当前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农村女性形象,往往是以息事宁人、与人为善、规矩信实,以德报怨、甘居人下、煦煦无愠色一类表现给人直感的。她们这种与人世无争,绝少分甘的“超度”状态,通常会令人产生一种偏颇和诧异,认为这些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只是一群忍气吞声、惩忿窒欲、逆来顺受、唾面自干、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面塑像。其实不然!这是对当前中国电影女性形象人生价值方面的最大错觉和误解。在对待人生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
作者: 李鸿泉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解决   女主人公   妇女解放   重要作用   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妇女观   世界观  
描述: 莎士比亚在他的三十七部剧作中,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八位女性。作者的妇女观,一个人文主义者世界观的矛盾及其理想的光芒与破灭,就隐现在这些妇女的命运之中。有人说莎士比亚是突出女性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在他的剧作中,女性总是十分活跃的,尤其在他第一时期的悲、喜剧中,几乎毫无例外是女性在剧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是朱丽叶积极发动与坚持了这一场力量悬殊的斗争;《威尼斯商人》中,在一群束手无策的男子面前,鲍细亚机智地把夏洛克引入绝境,轻松地解决了难题;《无事生非》中,贝特丽丝以自己对恋爱和婚姻的超俗见
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 ”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嘉南   来源: 阿拉伯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作家   三部曲   妇女形象   艺术真实   马哈福兹   纳吉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殖民主义  
描述: 纳吉布·马哈福兹这位埃及当代著名的文学家,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青少年时代曾亲身经历了1917~1944年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要求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他向世界文学宝库献出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1956~1957)细腻而逼真地描写了动荡时代各阶层人民斗争中的不同心态,把当时埃及社会生活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文艺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作者通过对1952年埃及革命前一段时间现实生活的全面洞察,高度概括和提炼,把众多人物的几代人的生活变迁浓缩在三部曲中,从生活真实升
玛利亚的传统价值和夏娃的独立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国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玛利亚   独立意识   女主人公   美国妇女   妇女作家   传统价值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玛利亚的传统价值和夏娃的独立意识——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妇女作家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金莉1855年,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曾致书出版商,忿忿不平地抱怨道:“美国如今已经完全沉迷于一伙该死的拙劣文学妇女。如果人们沉醉于她们这...
丁玲创作中女权思想的衰变
作者: 王周生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女主人公   丁玲创作   妇女解放   无政府主义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女权思想  
描述: 本文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象丁玲那样如此关注妇女的命运,创作出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也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象丁玲那样因为替妇女说几句话而备受责难,屡遭厄运。文章对丁玲创作中的女权思想的发生、发展和衰变的过程进行了反思,由此得出:中国妇女解放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明暗》——夏目漱石创作的新突破
作者: 何乃英   来源: 日语学习与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者   女主人公   近代小说   明暗   夏目漱石   创作   长篇小说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新突破  
描述: 众所周知,《明暗》是夏目漱石去世前所写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暗》是他创作的终点;然而,《明暗》又是漱石在创作上显示出重大突破的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暗》又是他创作的起点。那么,《明暗》究竟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新突破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女性形象(特别是女主人公阿延)的成功塑造;二是小林这个新型人物的登场。
司丹达尔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鲍维娜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布利斯   修道院   爱情悲剧   意大利   性格   于连   内心世界   女性形象   艺术魅力  
描述: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描绘妇女形象的高手,如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托尔斯泰,日本的紫式部,中国的曹雪芹……,我想若将法国的司丹达尔列在其中也不为过分。这位在创作生涯中起步较晚而又去逝过早的小说家,用他善于观察的心灵和独特的艺术才华为我们塑造了几个性格容貌殊异,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读完他的作品,那些女主公的倩影:那眼神、那表情、那秀发,那声音总在你的眼前徘徊,久久不能消失,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呼之欲出的境地。
九十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盛英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女作家   性别特征   王安忆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时代女性  
描述: 90年代,对于大陆女作家而言,是她们推进女性文学迈向成熟、丰腴的关键年头。她们自觉地在女人首先是人的前提下,强化、鲜明自身性别特征,致使人的自觉和女性自觉得以更完善的结合与统一。然而,基于对男性中心文化的抵梧,
< 1 2 3 ... 12 13 14 ... 34 35 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