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性别与革命:近代以来秋瑾形象转换的考察(1907—1945)
作者: 夏卫东   来源: 民国档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形象   国民党   妇女运动   秋瑾  
描述: 秋瑾就义后,在清末社会舆论的推动下,以"男女革命"的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出现;辛亥革命成功之后,革命党及后来的国民党为其构建了"革命先烈"的政治形象;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动员全国妇女投身抗战,秋瑾以"女
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作者: 朱英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众运动   国民党   孙中山  
描述: 1924国民党改组之后,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许多国民党领导人,对民众运动作用的认识发生了重要变化,并在北伐之前即开始大力从事民众运动,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一时期,国民党开展的民众运动已具有一定声势,在农民
大革命时期建构的两种并立的女性主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国族主义   政党政治   文学作品   国民党   妇女解放运动   主体建构   大革命时期   自我建构   女性形象  
描述: 林丹娅、周文晓在《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大革命期间(1924—1927)改组后的国民党成立了中央妇女部,首开妇女解放运动与政党政治之合流,从而有思想有组织地从国族主义与政党利益出发对女性进行主体建构。而这一建构并非是单一与固定的,而是多元与变化的。它一方面影响了文学作品中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 李晶   来源: 甘肃教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国民党   《夜》   保存党员   《母亲》   劳动妇女   革命事业   兰州市   登记表   女性形象  
描述: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兰州市六中李晶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选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在所有这些女性形象中,有三位母亲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高尔基《母亲》中革命者巴维尔的母亲...
浪漫理性 相得益彰:简析电视剧《保卫延安》理性与诗意的结合
作者: 安立国   赵琳琳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人民战争   国民党   理性思考   英雄人物   延安保卫战   历史画卷   女性形象   电视剧   理性主义  
描述: 看完电视连续剧《保卫延安》,心中油然产生一种喜悦与激动,在感慨延安保卫战伟大的同时,此剧导演对于红色经典影片剧情的构思以及拍摄方式上的突破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革命女性陈琮英
作者: 博览   来源: 纪实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弼时   革命者   邓颖超   革命女性   革命党   国民党   莫斯科   中国革命   职业革命家   老干部  
描述: 2003年,101岁的陈琮英静悄悄地走了,对今天的国人来说,她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偌大的中国,还记得这位老太太的,或许只有一些为数不多的老干部和专职搞党史研究的人了,就是在这些人群中,陈琮英也更多是以任弼时夫人的身份出现的,而她作为20世纪中国革命中一位典型的革命女性的形象,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模糊和淡忘了。
剪不断,理还乱
作者: 肖朵朵   来源: 电影画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发师   历史情境   国民党   陈逸飞   历史变迁   影片   爱情   女性形象   小人物   男人  
描述: 影片《理发师》的命运用“多舛”来形容可谓是恰如其分。这部原本拟定由四大公司:逸飞文化影视传播公司、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北大华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斥巨资拍摄(2000万元人民币),由三大“完美男人”陈逸飞、姜文、葛优联手打造的国产大片,本来无论在资金、阵容还是人气上都拔得头筹,占尽先机。尤其作为陈逸飞试图在创作上实现突破的力作,这部“陈逸飞风格”的电影,在艺术上应该也让人期盼。孰料,风生
一帘残梦尽隽永,剪不断,理还乱
作者: 肖朵朵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发师   历史情境   国民党   陈逸飞   影片   爱情   历史真实   女性形象   小人物   男人  
描述: 一帘残梦尽隽永,剪不断,理还乱
三十年代的标准女性
作者: 李继锋   来源: 湖南文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生涯   社会   上海   国民党   教育   宋美龄   新女性形象   蒋介石   胡汉民   孙中山  
描述: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梦,由梦而生成心中崇拜的偶像。1934年12月,上海的《良友》画报举办了一次关于标准女性的评选。拥有众多读者的《良友》杂志,并不标榜自己是女性刊物,但在树立新女性形象上,琢磨很多。既然从亿万人中仅挑选出区区10名偶像,挑选者当然自有独到眼光。当年的主编马国亮先生回忆,那次评选虽然没有做太多的宣传,所谓标准,也只是《良友》一家所定,但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
探索“莎菲型”女性美的丁玲——读《魍魉世界·风雪人间》有感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共产主义   莎菲   国民党   丁玲   爱情   女性形象   风雪   回忆录   世界  
描述: 丁玲在生命结束之前,给我们留下了她的回忆录《魍魉世界》和《风雪人间》,这给我们研究了丁玲的全部创作,提供了极其可贵的资料,为我们论证丁玲的一生,一直在探素“莎菲型”女性的美,作了有力的佐证,为我们认识莎菲的形象里,或多或少有着丁玲自己的身影,或者作者自己的品质,提供了旁证.为此,笔者在这里愿作进一步的探索.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