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叛逆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艾德娜与安娜之叛逆女性形象
-
作者:
陈凤兰
来源:
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德娜
安娜
叛逆女性
-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分析叛逆的艾德娜与安娜如何摆脱传统女性角色的心路历程,以深入认识已婚女性寻求爱情和实现自我所面临的困境。艾德娜与安娜叛逆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凯特.肖邦和列夫.托尔斯泰对女性博大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期待。
-
浅谈冯梦龙和凌蒙初笔下叛逆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自我意识
叛逆女性
-
描述: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和凌蒙初笔下有大量对叛逆女性的描写,按女性的出身,把女性分成几类进行分析,突出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浅谈冯梦龙和凌蒙初笔下叛逆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明浩
来源:
金色年华(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自我意识
叛逆女性
-
描述: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和凌蒙初笔下有大量对叛逆女性的描写,按女性的出身,把女性分成几类进行分析,突出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醒世姻缘传》中叛逆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黄蒙
赵秀云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醒世姻缘传
叛逆女性
成因
-
描述:
《醒世姻缘传》中跳跃着一群鲜活的女性,她们身上洋溢着反传统的时代特色,体现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她们是一群勇敢的叛逆者。通过对这些叛逆女性形象的剖析,揭示她们张扬放纵的外表下反叛的精神实质,并探讨这种叛逆形象的成因,既是对小说的读解,也是对当时社会的读解。
-
论哈代小说的生态哲思
-
作者:
曹曦颖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园意境
叛逆女性
哈代小说
生态哲思
-
描述:
哈代在小说中运用与自然平视的观察视角,通过塑造叛逆女性形象、勾勒威塞克斯沧桑变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田园意境,表达了解构传统二元论、批判欲望动力论、追求人类诗意栖居的生态哲思。这些前瞻性思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叛逆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叶松青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性作家
叛逆女性
-
描述:
种种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使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出现大量的叛逆女性形象。文章从作家文本比较、归纳出叛逆女性形象类型模式,并对男女作家视角下的叛逆女性形象作研究分析,试图探讨其差异性及其原因。
-
同样的叛逆,迥然的命运——以《白鹿原》《红高粱家族》为视点
-
作者:
王亚男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差异
地域文化
叛逆女性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是破和立的时代产物,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魅力的是叛逆女性形象。她们倾其一生反抗封建传统,尤其是在爱情婚姻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灿烂的人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同样是叛逆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却大相径庭。文章聚焦陈忠实《白鹿原》中田小娥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戴凤莲,试分析造成同样作为叛逆女性,造成她们不同命运殊途的深层原因。
-
展示人格魅力的叛逆女性——简·爱与苔丝形象的比较
-
作者:
叶松青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苔丝
叛逆女性
简·爱
-
描述:
简·爱与苔丝分别是《简·爱》与《德伯家的苔丝》的主人公。虽然二者都是文学史上的叛逆女性形象,但却有不同:她们各自的社会地位、气质、个性不同;她们的反抗方式、力度不同;她们的结局不同;她们的生存、个性发展的背景不同;作者思想对她们的渗透不同。论文试图从这些方面探讨这两个艺术典型的不同魅力。
-
觉醒后的自我蜕变: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流向一瞥
-
作者:
缑英杰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女性
独立女性
叛逆女性
现代女性文学
-
描述:
文章所探讨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是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所写的关于女性自身生命历程或心灵状况的文学,它更重视作家的女性主体意识。在这一分析视角下,本文拟定从文学史中凸现出三个分期,即叛逆女性阶段、独立女性阶段和世俗女性阶段。
-
从夏娃到安娜——西方文学叛逆女性形象主体意识透析
-
作者:
韩霞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
美狄亚
叛逆女性
卡门
夏娃
-
描述:
叛逆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从夏娃到安娜,女性在争自我、求生存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着。她们的叛逆,分别代表了女性主体意识成长的四个阶段:自在、自知、自觉、自为;她们的挣扎,说明了女性价值实现的艰难和艰巨。